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8年10月16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关注
版面翻页
关注
04

乡村振兴的升级攻略

—— 市政协常委会议重点协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 本报记者 程卓/文 王加喜/图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重庆如何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和“四个扎实”要求,下好乡村振兴这一盘大棋,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图景?10月11日,市政协召开五届四次常委会议,重点协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这一振兴图景献良计。

去空心化 吸引人才回乡村

“现在的农村,平时只有老人、小孩,只有过年才会热闹点儿。”今年8月上旬,市政协常委、市政协副秘书长王济光随市政协学习及文史委到巴南区丰盛古镇调研历史文化名镇时,当地老人的这一番话让他深感痛心。

如今的农村,农房大门紧闭是普遍状态,农民进城是普遍心态,其乐融融的农家小院渐渐消失在时代背景中,留下的是一个“空心化”严重的农村。如何下好乡村振兴的先手棋,让农村一栋栋空房子,变成一户户其乐融融的乡土农家,让已经离开农村的人再回来?

“要振兴人气,有了人气才能带动乡村产业等后续步骤的生气。”王济光说着心中期盼的乡村振兴路径,“首先要能够把人留下来,要有项目、有产业,让农民在自己的家门口就能赚到养家糊口的钱,这才是解决当下‘空心村’的根本,也是乡村振兴的前提。”

王济光认为,振兴乡村的做法并不复杂,更不神奇,“其实就是要正视城乡之间发展不均衡的现实,强化弥补短板,重视‘雪中送炭’,同时解决好政府行为的短期化问题,将乡村建设得有文化特色、富精神内涵,让人丁兴旺成为检验乡村振兴水平的温度计,让农民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主体。”

人气的提升来自人才,而乡村振兴的人才既要自产,也要城镇输入。“我在彭水县、云阳县、奉节县三县调研时发现,人才不足是普遍问题。”市政协常委罗韶颖也认为,“振兴乡村,‘领头羊’至关重要。”

吸引精英回流,是委员们就改善农村人才缺乏现状的普遍共识。但是目前却面对一个尴尬局面。罗韶颖在调研中了解到,目前的政治体制决定了村集体经济组织的领导班子必须通过选举产生,这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农村精英回流后,不能得到合理的身份,也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

“逐步实现政经分离是目前可行的解决之道!”罗韶颖认为,通过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探索建立公职人员到集体经济挂职或兼职顾问等机制,逐步实现政经分离、专司其职,从根本上促进精英回归发挥带头作用。

去闲置化 “土地银行”增潜能

“一些政策因要素供给不匹配很难落实,部分政策落实还差最后一公里,例如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等要素改革不到位,仍难以吸引城市资本下乡并发挥作用……”在市政协常委会议上,市政协常委、市政协农业委主任王建秀代表综合调研组直击我市改革创新力度不够的痛点,部分政协委员不约而同地关注到乡村振兴中的土地问题。

历年来,三农问题被摆在各项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而土地问题又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农村宅基地成为继农村耕地之后,大家关注的焦点、改革的重点。

“当前,随着城市化进程,大量人口外出务工,加上农村宅基地的特殊属性,导致农村房屋流转不畅,出现了农村大量宅基地和农房闲置的现象。”市政协委员田永中认为,这一现象如果不及时控制,既会造成更大范围的资源浪费,也存在安全隐患。如何将闲置的宅基地和农房利用起来,创造更多价值?政协委员们进行了观点的碰撞。

政协委员们认为,盘活闲置的农村宅基地和农房,还是要靠改革激活农村土地,给城市资本下乡提供条件,才能真正释放农村集体土地的潜能。

市政协委员张前勇建议,通过改变集体所有权虚化的现状,实行权利分离后转让使用权,“农户将宅基地上一定年限的‘使用权’流转给社会主体,政府为社会主体颁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证,社会主体取得该土地权利后,可用于居住、经商,也可以出租、转让、抵押等,实现宅基地权利由农民集体、农户和社会主体三者共享。”

“确权后,还需要建立农村宅基地和农房自愿有偿退出机制。”田永中接着进一步解释道,“鼓励农民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建立全市农宅交易市场,统筹配置与利用腾退的宅基地。”他还建议积极探索闲置宅基地和农房的多元化利用,对不愿意退出房屋及宅基地的农户,可以通过集体经营管理、农户自行出租、发展“土地银行”、开设公共服务场所等多元化利用方式提高使用效率,多形式、多元化挖掘农村建设用地的潜力。

去“独立”化 融合资源聚合力

近年来,市里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农村的水、电、路、气、信息网络有很大改善,但仍不能适应农业农村的发展需求。“当前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农村路网建设与产业发展不配套,农村道路普遍较窄,一些地方到田间的最后一公里仍未打通……”王建秀的发言并非个例。部分偏远农村地区道路不畅,导致物流运输、农机化、农村电商等都停滞在到达农户家门口的最后一公里路前,货运流通的断裂在偏远农村地区并不少见,这也引起了市政协常委、民建重庆市委专职副主委杨亚丽的共鸣。

“农村物流发展是精准扶贫的载体,是健全农村流通及物流体系、推动农业现代化升级、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路径。”杨亚丽看到了农村物流对农村发展的积极带动作用,也看到了农村物流发展的“短板”,除了农村地区货物流通体系建设的滞后,各物流网点、电商平台之间也存在资源整合不足的现象。

“其中突出的问题表现在各方力量融合不够。”她认为,各级各部门虽在前期工作中投入大量精力、物力和财力,已经建成一定规模的农村物流网点、农村电商平台,但力量资源还未有效融合,造成资金、政策的重复投入和不平衡建设,离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另一方面,在村镇一级,由电商服务点、农资配送点、便民服务店组成的镇村物流网点,基本都由各行业独立建设和运营,硬件资源共享不足。农村物流“合而有力”的推进局面尚未形成。

杨亚丽建议,充分调动各成员单位职能优势,充分发挥交通行业在基础设施、运力调配等方面的优势,整合商务、供销、邮政、农业等已具规模的基层网点资源,整合各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形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格局。

去脏乱差 生态宜居两手抓

农村改革盘活了土地、带火了农家,重庆乡村振兴呈现出喜人成绩,但“脏乱差”仍是一些乡村的代名词。“特别是传统污染源与工业污染源交织,生活粪污、垃圾处理简单,畜禽散养普遍,农药化肥面源污染不容忽视。”农工党重庆市委也在调研中发现不少生态问题,“农村投入不足与需求旺盛矛盾突出,过去长期‘以农保工、以乡保城’,乡村发展滞后,基础设施落后,美丽乡村建设缺乏物质基础。而当前乡村振兴释放了巨大建设发展需求,对政府、金融、社会投入都带来了新的挑战与课题。”

乡村振兴,既要气质佳,也要颜值高。如何提升乡村颜值,让生态与人文共美,呈现出“村庄绿树绕、庭院桃李艳、田野花果香、邻里一家亲”的乡村新风貌?

“首先要城市与乡村共同发力,用严格执法抓城市发展给农村带来的次生污染,用严格执法抓农业生产生活污染治理,用规则解决乱扔乱倒的老大难问题。”王建秀表示,同时还要内外兼修抓农村生活环境改善,“既要抓外在环境,也抓内部环境,通过外部环境改善,引导和促进内部环境改善的方式推进。在内外生活环境硬件改善方面,要指定专门机构负责,建立高水平乡村环境建设技术队伍,用先进的现代理念进行设计,让传统人文精神、现代生活基本功能在外部环境建设中得以实现;对农户内部环境,要通过外部环境带动,组织参观学习,让农民主动参与,积极改善家庭内部生活环境,提高生活品质。

聚焦全面改善和提升乡村环境,农工党重庆市委也提出具体措施,建议通过开展“清洁美化乡村”行动,变“一点美”为“一片美”,在乡村重点推进厕所革命、生活污水集中与分户处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使广大乡村净起来、绿起来、美起来。

振兴的奉节龙桥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