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龙溪古镇
无意间在朋友圈浏览到一组照片:古朴的建筑、清澈的河水、苍翠的青苔、斑驳的石板、古老的黄桷树……这是哪里?怎么感觉如此熟悉?我好奇地询问。朋友答曰:龙溪古镇。当即上网百度,该古镇位于巫山县城西北角上,和巫溪县蒲莲乡毗邻。镇内居民大多已搬迁,但房屋保存完好。2017年,古镇上榜《重庆传统村落地图》。
我也算是走过大江南北,这偏远的小镇却仍让我怦然心动,这多像我曾生活过多年的故乡。故乡的小镇,因地处三峡移民水位线下,如今已沉入水底,却无数次在我的梦里重现。
心动不如行动,约上三五朋友,驱车向300公里之外的远方奔去。
到达龙溪镇时,已是夕阳西下。在新镇安顿好住宿,迫不及待地奔向对岸那片土地。不料天空突然狂风怒号,一行人只得怏怏而归。夜间,推开窗户,不远处,古镇早已沉睡。夜半三更盼天明,让时间流逝得快一点,再快一点。
清晨,天刚蒙蒙亮,一向贪睡的我,从床上一跃而起,简单梳洗下,便抄小路向古镇奔去。
龙溪古镇位于大宁河与长溪河交汇的半岛上,地形酷似重庆母城渝中区的微缩半岛。许是夜里下了点小雨,清晨的古镇云雾缭绕,似梦似幻,恍若仙境。蛙叫声、鸟鸣声、鸡叫声,声声入耳,我贪婪地呼吸清新的空气,顿觉神清气爽。
古镇的长龙街与老家的凤翔街一样,由一块块石板铺就而成,很是宁静。我们从长龙街1号开始前行,那是一栋已有些破旧的木制楼房,房门紧锁着。屋檐下一只黄色的小狗慵懒的躺着,见我们走来,它友好地摇着尾巴。门前的黄葛树粗壮古朴,大约有近百年的历史。
沿街前行,偶有三两户人家居住。家门前,用各种破盆瓦罐栽种的鲜花娇艳欲滴,唤起了我童年的记忆。当年,父亲也最爱用一些破旧的缸子,甚至废弃的瓷碗种上鲜花,点缀在窗前,门外。春去春来,花谢花开,一年又一年。
门半掩着,年迈的阿婆伸出头来,热情地和我们打招呼,在与老人的攀谈中,我们近距离地了解古镇的前世今生。
历史上,巫溪大宁厂的盐巴从巫溪运到这里,一部分运输到奉节,另一部分运到巫山县城,古时商贾成群,热闹非凡,在公路未通之前是巫溪以及陕西安康、镇平通往长江的交通要道,是名副其实的“水码头”。
“大概在10年前,这里还兴赶百日场,热闹得很呢。”老人慈祥的面容多像我的老街坊赵婆婆。
古镇幽静、祥和、惬意,虽经数百年的时代变迁,但其街道、建筑仍然保留着昔日古朴、优雅的风貌。在古镇,你可以欣赏晚清和民国时期的老屋与洋房,用于防匪的六角碉堡,川东游击队地下联络站,更有上世纪计划经济时代的卫生院、食品站、供销社、电影院和商店。镇内古树丛生,黄葛树下的古镇码头,最能见证百年繁荣。
大宁河从镇旁流过,碧波粼粼,映衬古镇的古朴、秀丽。对面的山峦,叠翠起伏;漫步古镇街头,我很享受这种信马由缰似的行走。
眼前,又有一户房门开着,客厅内窗明几净,最令整个环境充盈书香气息的是挂在墙壁上的几幅书法作品。我们好奇地走进去,衣着整洁的老奶奶应声而出,笑咪咪地说,我家老头子退休后没什么事,就喜欢写写画画。
老奶奶早随儿女搬进了巫山县城居住,但老俩口每年都会抽时间回到古镇居住一阵子。打扫打扫屋子,在门前种点花花草草,这老屋生活了几代人,女儿从这屋子嫁出去的,儿子小时候最爱在大宁河捡石子……
我绕有兴趣地倾听老奶奶聊她的家务事,心里油然生出羡慕之情。多好啊,老屋保存完好,什么时候想家了,都可以回来走一走,看一看。
走进龙溪古镇,仿佛走进一幅多情的山水画卷中。漫步街头,我已分不清这是初来乍到的他乡,还是我魂牵梦绕的故里。一样的木门、石板、瓦房,一样的静谧、悠闲、安祥。
龙溪古镇不是我的故里,却从此留存我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