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医联体增强群众获得感
—— 云阳县政协积极助推医疗改革
通讯员 李 珍
“积极推进医联体建设,建立完善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引导病人有序分流,致力达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目标。”近日,云阳县政协副主席张建才组织该县卫计委、县社保局、县医院等相关单位及参与调研的部分政协委员就《如何有效推进我县医联体建设》课题调研情况开展座谈,与会人员积极建言。
为助推云阳县医联体建设,今年7至8月,该县政协组建调研组,先后到安徽省天长市、江苏省镇江市及市内的奉节县、彭水县等地考察学习医联体建设和分级诊疗的成功经验。逐步推进的远程医疗服务、支援基层的轮流派驻制度、方便快捷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让调研组感受到云阳推进医联体建设大有可为。
老百姓看病就医,愿不愿首选基层医院?基层能否具备相应接诊能力?这是县政协联络委主任张明关注的话题。他直言,推进医联体建设,应加快建立分级诊疗制度,逐步完善服务体系,健全保障机制,推动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张明的发言,引起县政协秘书长谭汉琪的共鸣。他认为,要以两个县级医院为龙头打造卫生信息综合管理平台,不断优化县、乡、村三级共赢医疗服务共同体,深入推进医联体建设;积极协调财政、人社等部门政策支持,把医保基金按人头总额预付的方式“打捆”由医共体统筹管理,促进城乡医疗资源合理布局;完善基层签约服务制度,实行网格化划片管理,定期组织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活动,提升服务团队医疗水平。
在市政协委员、云阳县卫计委副主任喻竣看来,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的帮扶核心是怎样提升其技术和服务能力,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基层医院的整体水平。
“医疗卫生主管部门要着力于优势资源下沉,选派专业技术人才到联合体医院定期、定时多点执业,推行县、乡、村三级‘1+1+1’的师徒帮带机制,为基层医疗培养本土人才队伍”“建立远程医疗服务系统,形成‘互联网+健康服务’模式,让群众少跑路,在家门口就能看病”“对于专家坐诊的乡镇卫生院应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基层百姓的知晓度,让患者主动选择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诊”……与会人员踊跃建言,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张建才指出,要发挥县级医院的主动性和示范作用,加强与重医附二院等市级三甲医院的联系和合作,着力提升县级医疗服务能力与管理水平,实现“大病不出县”的目标。积极发挥政府对医联体的监管职能,相关部门、医院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责任上主动担当、行动上密切配合、管理上全面加强,形成共同推进医联体建设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