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办出的故事
——忠县政协常委会民主评议重点提案侧记
通讯员 谢 洪
近日,参加忠县政协十四届第11次常委会的委员们发现,按照以往惯例在县政协议政厅召开的常委会议,地点变更到了县行政中心一楼可视会议室。
“近20个提案承办单位和部分政协委员将现场聆听政协常委会民主评议重点提案办理工作,人数太多,县政协议政厅坐不下。”忠县政协提案委负责人道出了会场变更的原委。
民主评议会上,提案者与承办单位讲述了11件重点提案“办”出的故事。
一定要办得“脸不红、心不跳”
“提案办前、办中、办后‘三见面’做了就是做了,没做就是没做,面对面的民主评议全过程公开,来不得半点虚假。”连续三年承办重点提案的县国土房管局负责人直言,“提案办理踩假水,在政协常委会上‘述职’时肯定会手心出汗、脸色发红。”
近年来,忠县政协为提高重点提案转化效果,将民主评议重点提案办理工作纳入政协常委会固定议题。在评议会上,除了常委、委员对重点提案办理情况进行点评外,还要求提案者面对面对承办单位“三见面”协商情况作满意度评价。
这,使得承办单位不敢踩一点假水。
“民主评议重点提案办理工作提高了承办单位对提案办理的重视程度,从制度上消除了部分提案办理流形式、走过场、踩假水现象。”连续担任了两届县政协常委的闫华琼见证了民主评议重点提案工作带来的成果转化,“提案真正落地见效改变了在提案办理中‘被满意’的尴尬困境,有力地激发了政协委员写好高质量提案的信心和责任感。”
一件提案引发的专项行动
“没想到,我提交的提案《建议整治城乡白酒小作坊》被列为了今年的重点提案;更没想到,县食药监局以办理提案为契机,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专项整治行动。”县政协委员刘金华对忠县食药监局实打实的提案办理直言“满意”。
年初,刘金华调研发现,近年来忠县白酒小作坊如雨后春笋般地快速增长,大街小巷随处可见规模不一的白酒小作坊和散装白酒销售商家,而这些小作坊中,存在不少无证生产、以非粮食酒冒充粮食酿造酒、超范围超限量使用添加剂等违法违规行为,严重威胁着老百姓的身体健康,因此撰写了该件提案。
“收到提案后,我局第一时间与提案者见面协商沟通,让提案者全程参与了我们的提案办理过程。”忠县食药监局负责人介绍,此次专项整治活动,共出动执法人员1300人次,检查白酒小作坊119家次、散装白酒经营者269家次,取缔白酒小作坊25家,立案查处7件。
“明年,我将继续写好提案,做合格委员!”尝到提案的“甜头”,刘金华感慨地说。
“金点子”变“推动力”
“政协提案为我们提供了工作创新的‘金点子’。我县创新开展的百名法律人才进村担任‘基层法治副主任’做法得到了中央电视台法制频道的关注,成为我县法治工作的又一大亮点和特色。”说起对重点提案的办理,忠县司法局负责人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他介绍,结合办理《关于非诉讼方式化解农村多子女赡养纠纷的几点建议》提案,忠县司法局创新开展“百名法律人才进村”活动,在全县择优评选出188名法律专业人才担任全县372个村(社区)法治副主任,积极为群众普及法律常识,仅今年上半年,法治副主任共调解赡养案件303件,调解赡养矛盾774件。
“受益”提案办理的还有忠县教委。今年,该单位承办提案12件,涉及学前教育、师资队伍、教育民生等多个方面。
“我们一直以来将提案建议定位为送上门的‘金点子’‘好方子’,始终坚持将提案办理与机关工作相结合、与化解矛盾相合、与调查研究相结合。”忠县教委负责人说,正是政协委员多年的呼吁,迁建忠州中学、改扩建忠州三小才成为了现实。此外,委员们持续建言的“忠文化”进校园也落地发芽,让“忠义忠州、现代教育”成为忠县的教育特色,使忠县被重庆市教育学会确定为重庆市创新发展实验区,4所学校获评重庆市第四批义务教育阶段特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