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多跑一次”的智慧动力
—— 奉节县政协助力政务环境优化记略
近日,奉节县政协召开十四届九次常委会议,专题协商《关于奉节县政务环境优化的调研报告》。
优化政务环境,推进奉节高质量发展,是奉节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的一件大事。今年初,奉节县委将“政务环境优化”课题交办给县政协,期望通过政协深度调研,找准政务环境建设的“短板”,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意见。
带着县委的信任和重托,县政协调研组以问题为导向,走进基层、直扑一线,历时3个月,开展了一次扎扎实实的大调研。
直面问题 获第一手资料
直面问题、不走过场,调研组在突出实效上下足功夫。而求真务实的作风,首先体现在调研点的选择上。
调研第一站,调研组长、奉节县政协副主席向朝阳带着调研组成员们走进了正在建设的狮子村小学。
这所村小,从立项到建设,一直倍受向朝阳的牵挂。因为,他不仅是狮子村小学的“发起人”,更记不清为了推进学校建设召开了多少次现场会。
通过仔细问询,调研组了解到,修建这所学校所需的审批资料,要经国土、建委、发改委、规划、财政、教委等部门长达近半年的时间才能初步完成,冗长的行政审批手续,让调研组成员们直言“费心、费力、费时”。
带着疑问,调研组来到了县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发现308个大项、410个小项的县级行政许可事项,进入县行政服务中心办理的却只占1/3。而在部分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向群众提供的服务主要为按指纹、开证明。此外,建立的群众办事不出村系统无专人维护,经常“瘫痪”,使得便民服务中心的便民性没有真正体现出来。
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也是调研组关注的重点。部门服务意识如何?招商引资政策是否兑现?是否有“吃、拿、卡、要”现象?……带着问题,调研组成员走进亚东汽贸等9家民营企业认真了解情况,掌握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深入剖析 寻高质量对策
通过对搜集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调研组找到了制约政务环境建设的症结所在——工作重心有偏移、审批简化有“短板”、政府管理有漏洞、干部管理有差距。
向朝阳举例道,乡镇作为一级政府审批权限十分有限,行政审批担任“中转站”角色多,担任“终点站”角色少,而很多部门因为人手少、监管难、不愿放权等因素,导致“群众办事不出村、群众办事不出镇”还难以很好实现。
一稿、二稿、三稿……在反复讨论中,突破观念的“樊篱”、服务的“屏障”、管理的“瓶颈”、制度的“枷锁”,成为调研组成员优化政务环境的共识。
一条条精准的建议,渐渐成形,让调研报告厚实起来。
——完善三级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把部门掌握的权力予以优化、简化,能够在乡镇一级完成闭环办理的要坚决下放,真正做到办事不出镇。加大对村(社区)年轻干部的业务培训,提升他们在政策解答、审批业务办理引导方面的水平。
——优化行政审批服务。对竣工项目涉及的规划、档案、消防、质量、水保、绿化等实行联合验收。建立“政务夜市”机制,尝试窗口接件人员滚动值班制度。效仿浙江德清建立“标准地”制度,在新的联网数据平台上全面启动施工图等数据信息的联合审查改革工作,推动“一网共享,多图联审,结果互认”。
——狠抓项目招投标管理。建立诚信体系平台,积极打造规范诚信的市场秩序。建立招投标黑名单机制,发现违规企业,立即拉入黑名单。
——健全干部考核机制。建立容错机制,合理规定经办人的权限与义务,划清因乱作为而犯错和因敢作为而失误的界限。建立激励机制,用正向激励增强行政审批人员的价值认同。
观点碰撞 汇“金点子”之智
在当天的县政协常委会上,认真聆听调研组的汇报后,来自县政府办的冉健康常委感到有些“脸红”,更用“直截了当、直言不讳、直抵人心”对调研成果予以点赞。
冉健康的发言,引起县政协常委陈桃平的共鸣。他直言:“提高干部效能是优化政务环境核心所在。效能就是以最少的成本做正确的事,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就是效能低下的典型表现。”
与会常委们紧随其后,纷纷建言,在观点的碰撞中掀起了“头脑风暴”。
“建议县委、县政府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确保政府只用一张网审批、群众只进一道门办事、群众最多跑一次手续,切实提高群众和企业获得感”;
“加大业务培训力度和监管力度,真正实现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有会办事的人、有管办事的人”;
“建立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在线统一标准、集中服务、结果互认、依法监管”;
……
“希望全县政协委员深刻领会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和‘四个扎实’要求,围绕政务环境优化建言献策、赋能助力,为促进奉节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奉节县政协主席向益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