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8年11月06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统战政协
版面翻页
统战政协
04

饮水思源佑新苗

——黔江酉阳“思源·佑华教育移民班”纪事

通讯员 杨彧静 张长荣

“我们决定继续在重庆开设‘思源·佑华班’……”10月29日上午,一条来自上海的微信让民建重庆市委专职副主委杨亚丽兴奋不已。发送微信的人是思源佑华公益基金管委会(简称思源佑华)负责人曹贞。就在9月底,在杨亚丽的陪同下,她与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简称思源工程)副秘书长陶鸣,一道前往黔江区、酉阳县走访已经开办了7年的“思源·佑华教育移民班”(简称思源·佑华班),了解高山易地搬迁贫困家庭的孩子们学习和生活情况。

精准扶贫,教育先行。多年来,民建中央将教育扶贫纳入精准扶贫的重要工作中。2009年,思源工程正式试点“思源·教育移民计划”项目。2012年,该项目全面启动。

“入读‘思源·佑华班’的学生,都是来自易地移民搬迁且贫困的家庭。”民建重庆市委副巡视员吕洁介绍。2011年以来,在民建重庆市委助力、民建黔江区委配合下,“思源·教育移民计划”在黔江、酉阳、彭水等地先后开设了22个“思源·佑华班”,每班50名学生。今年9月,又在黔江、奉节、酉阳新开了3个班。

阳光照进他们的生活

2013年8月的一天,重庆主城区一个建筑工地,来自黔江区白土乡的苗族汉子周勇(化名)接到老家打来的电话后乐开了花。原来,他的女儿周明春经村里、区教委和民建区委推荐,可以去冯家中学上“思源·佑华班”。村小的耿老师告诉他,上学后,孩子每年能享受2000元教育扶贫基金。

挂断电话,周勇连连叹道,自家娃娃这是遇上了天大的好事。

周明春确实撞了大运。她发现,全班50个同学都来自于高山移民和贫困家庭,不仅校领导和老师们对他们倾注了大量心血,民建重庆市委、民建黔江区委和黔江区教委每年还会多次安排人带上书籍和用具去看望他们。

“我在冯家中学呆了3年。班级学习氛围浓,师生感情好。”如今,已升入黔江中学读高二的周明春对自己的幸运颇为感慨。

在黔江、奉节、酉阳等区县,像周明春这样的幸运者越来越多。

知心话儿说不完

7年来,“思源·教育移民计划”在重庆实施进展情况如何?“思源·佑华班”的孩子们生活与学习好吗?他们还有什么困难?

带着这些问题,陶鸣、曹贞和杨亚丽走进多个“思源·佑华班”学生的家里,了解他们的家庭现状,并鼓励这些家庭勤劳致富,为孩子们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

“学校里还有什么需要”“孩子们,有什么解决不了的困难,一定要跟我们说”……他们参加每一个2018级“思源·佑华班”开班仪式,与校领导和老师多次进行面对面交流,与家长代表、学生代表谈心。

知心的话儿说不完,感恩的话语道不尽。爱与关怀温暖着每一个家长、老师和孩子,也感动着座谈会上的每一个人。

“我来自偶然,像一颗尘土……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离别时孩子们自发唱响的《感恩的心》,让陶鸣、曹贞和杨亚丽一行人感慨万千,双眼噙满泪水。

“我们将在重庆继续推进‘思源·教育移民计划’项目,继续开办‘思源·佑华班’。”陶鸣和曹贞郑重承诺。

饮水思源佑新苗,情暖巴渝花正红。如今,“思源·教育移民计划”正在重庆如火如荼地推进,一个个“思源·佑华班”正有序开设,一颗颗幼苗正茁壮成长,一朵朵祖国的花朵正娇艳盛开。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