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8年11月06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要闻
版面翻页
要闻
01

常委视察

关注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建设

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的重大战略决策,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的深切关怀和期望。为深入实际,了解实情,进一步推动“委员履职尽责实践活动”的开展,连日来,市政协分四个分团开展了常委监督性视察,为建设“四美”重庆贡献政协智慧。

 

第一分团:筑牢生态屏障 扮靓“山水自然美”

视察两江新区石河清河道综合整治工程

本报讯 (记者 凌云/文 王加喜/图) 10月30日,市政协副主席宋爱荣、张玲率常委视察第一分团赴江北区、两江新区,就国土绿化提升工程、构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开展监督性视察,围绕山水之城、美丽之地怎样提升“颜值”、增亮“底色”建言献策。

深秋的山城,薄雾轻蒙,主城四大绿色屏障之一的铁山坪森林公园内林木葱郁,风景宜人。“几年不见,这里变化真大!”不少委员惊叹。眼前的杜鹃山林区,曾是一片火灾、病虫害隐患严重的马尾松纯林,经过林相改造,补植鹅掌楸和杜鹃花等优质林木,打造出了景观更好、火灾隐患更低的复层针阔混交林。听闻铁山坪森林公园的森林80%以上已完成林相改造,公园也获“中国森林氧吧”称号,委员们很欣慰。

同时,铁山坪的森林防火问题也为委员们所关注。松林里呈鱼鳞状安装的数十台火灾探测器一旦监测到火源,就会第一时间短信通知所有注册人员;林区内不能建设消防水池的半山腰已铺设二十余公里的消防水管,扑救森林火灾更快更安全……在实地观看森林防火红外线监测系统运行演示和消防水管网喷水展示后,委员们消除了心中的疑虑。

来到被杜鹃山环绕的觅香湖,兼具湿地生态修复、景观打造和抗旱消防功能的多功能湿地建设成果令人称道。而走进两江新区石河清河道,委员们再次感受到将景观打造和治理相结合的异曲同工之妙。该河道曾长期存在岸坡垮塌、水质条件差、植被破坏严重等问题,经过综合整治,目前正朝着居住型河道、科普湿地公园、生态滨水休闲绿廊的方向“蝶变”。岸边慢行道上,粉黛乱子草和绿色草坪已初步营造出唯美的景观效果。“既恢复了良好的水生态环境,又满足了周边居民对绿化休闲娱乐场所的需求,提升了城市景观形象!”委员们由衷点赞。

“进一步提升互动性、体验感和文体项目丰富度,充分发挥景观资源的价值”“森林保护和旅游发展同步推进”“国土绿化要坚持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相结合”……委员们围绕大力推进生态环保发表意见,建议把握规律性,狠抓源头治理;富于创造性,融入国家战略和全市发展大局。同时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大力营造全民绿化氛围,将生态文明建设固化为全市人民的自觉行动。

 

第二分团:呈现重庆记忆 塑造“城乡特色美”

视察南山街道计划建设的污水池

本报讯 (记者 程卓 文/图) “总书记说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就是乡愁啊!”站在南滨路观景台眺望,委员们感叹不已。10月25日,市政协副主席谭家玲率常委视察第二分团,前往南岸区南山街道、弹子石老街、龙门浩老街,围绕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主城区两江四岸综合治理提升工作开展视察。

在蒙蒙细雨中,委员们走进南山街道放牛村,一栋栋白墙青瓦的农房伫立在鲜花绿树间,老百姓房前屋后是整洁的院坝,修建精致的花园、凉亭,一条条石板路蜿蜒曲折,串联起村庄里的家家户户。曾经臭气熏天的池塘重新修缮整治,如今水清岸美。委员们感叹住在放牛村就仿佛住进了画里。通过人居环境的改善,民宿产业成为当地继花卉产业之后,又一新兴产业。不少村民将自家房屋改建为民宿,村里还吸引了“南麓”“鉴宽山房”等特色民宿,通过产业发展带动了乡村的振兴。据介绍,南山街道下一步将修建污水池,通过污水回收处理,实现放牛村的污水零排放,委员们对此纷纷点赞。

“这不就是我们记忆中的老重庆吗?”依山而建的青石板路,盘根错节的黄桷树,青砖垒砌的老建筑……眼前保留了传统历史风貌的弹子石老街和龙门浩老街,勾起了委员们对老重庆的记忆。南滨路的繁华与老街的厚重在这里重叠,让“两江四岸”多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在听取市农委、市城乡建委、市规划局、市环保局、市城管委、市交委、市水利局等部门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主城区两江四岸综合治理提升工作的汇报后,委员们认为还要在“绿”上下功夫,通过绿色植物、彩色林带扮靓重庆,突出重庆独特的山地立体地形;特别是在两江四岸的消落带区域,建议通过种植绿色植物美化岸边景观,减少刚性对抗建筑,增加亲水性;在打造两江四岸的同时,除了对老建筑的修缮重建,还要注重文化的植入,高品位规划建设,提升人文美,在大城与大气、精细与精致、集约与集成、品质和品位、超前性和系统性等方面做好文章。

 

第三分团:内修文化“气质”  彰显“人文精神美”

视察老鼓楼衙署遗址

 

本报讯  (记者  凌云/文  龚伟/图)  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不仅要外提“颜值”,更需内修“气质”。 如何推动文化有机融入城市美丽山水,彰显“人文精神美”?10月18日,市政协常委视察第三分团在市政协副主席吴刚率领下走进渝北区、南岸区、渝中区,就推进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法治建设和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等情况开展监督性视察。
通过司法审判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环境资源价值观,传递生态文明法治的正能量,这是渝北区人民法院的环境资源审判工作带给委员们耳目一新的印象。打击环境污染犯罪、建立生态修复基地……观看和聆听着一个个典型案例,委员们纷纷称道:“用司法利剑守护两江山水,服务绿色发展,为重庆加快建成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提供了有力的司法服务和司法保障!”
走进南岸区珊瑚实验小学,绿色温馨的校园环境,随处可见的环保宣传标识和太阳能路灯、智能垃圾分类回收机等吸引着委员们的目光。浓郁的生态文明氛围,来自学校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将生态文明建设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的具体举措。委员们认为,通过绿色管理、绿色环境、绿色教育、绿色生活来引导学校师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价值观,是拓展生态文化建设路径的有效举措。
背依金碧山,面朝长江,渝中区老鼓楼衙署遗址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该遗址是宋代以来历代重庆府衙及巴县县衙治所的所在地,为重庆现存等级最高、规模最大的衙署建筑遗存。委员们驻足遗址内,感受历史的兴废变迁,“该遗址对延续城市文脉,提升重庆文化品位,有着突出的文化遗产价值和展示利用价值!”大家一致认为。
“‘人文精神美’是抓根本、打基础、立规矩、系长远的生态文化体系的软实力建设。”委员们提出,构建生态文化体系,要关注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关注增强全社会的环境守法意识、关注生态文化的传承创新。大家还从提升生态文明教育实效、提升生态文明领域治理能力、加强历史文化保护的人财物保障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第四分团:走好创新之路  打造“产业素质美”

视察两江机器人展示中心

 

本报讯  (记者  邓永宏/文  王加喜/图)  “中国制造何时能更多地出现在核心技术上?智能产业怎样形成完整链条?”11月1日,市政协副主席王新强率常委视察第四分团,就我市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建设情况的“产业素质美”建言献策。
在重庆两江机器人展示中心,走进智能家居展示区,一句“我回来了”,灯光徐徐亮起,窗帘缓缓拉开,电视机迅速启动……在另外一个展示区,机器人充当起了解说员,并与来宾“对话”。据介绍,该中心主要展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两大板块,是重庆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支撑,显示着重庆两江机器人产业园的综合实力。邵毅敏委员来自重庆大学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看到机器人,他想到了相关电子产业如何形成链条,想到了民族工业与核心技术。
重庆药友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前身为药友制药厂,经过近80年的发展,今年营业收入预计将实现50亿元,利润达5.2亿元。面对这样一家国际化的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大家感慨良多。张亚兴常委看到从德国、意大利、日本、美国引进的先进制剂生产线和生产技术,心里有些不是“滋味”。“想看到最好的生产线是‘中国制造’,我们的制造业还要更多地创新。”杨光常委认为,重庆还得在专利的质量和保护上下功夫。
令委员们深感自豪的是,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海装风电股份有限公司作为风电整机制造企业,在全球排名靠前,其风力发电设备很大部分都在重庆生产。董青常委认为,产业素质美是立体的,其中人才是关键一面,它是自主创新的核心。
座谈会上,委员们听取了市经信委、市发改委、市商务委、市民宗委、黔江、石柱、秀山、酉阳、彭水等部门和区县,在绿色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生态优先发展等方面的工作介绍。大家认为,重庆正沿着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的目标迈进,今后,要进一步提高站位,自觉把习近平总书记新发展理念、生态文明思想贯穿在产业发展每个环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同时将通过调研、视察找准问题,为产业素质美精准献策。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