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省区市政协媒体重访精准扶贫首倡地,聚焦武陵山区域发展——
寻找家园深处的美丽
武陵山片区行政区划图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十八洞村提出“精准扶贫”理念五周年。10月30日至11月1日,由湖南省政协办公厅主办、湘声报社承办的“政协云媒”合作研讨会暨13省区市政协媒体“重访精准扶贫首倡地,寻找家园深处的美丽”联合采访活动在湖南举行。
来自山西、吉林、安徽、山东、湖南、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山西、甘肃、宁夏等13省区市的政协媒体先后赴重庆秀山洪安边城,湖南花垣茶峒边城、十八洞村、浔龙河生态艺术小镇等地进行了深入采访。期间,共同参与了由湘声报社发起的“政协云媒”正式上线仪式,协商通过了“政协云媒湘西倡议”。此外,还参加了湘鄂渝黔四省市政协助推武陵山片区旅游产业扶贫合作座谈会,见证了区域联动履职的新成果。
湘鄂渝黔四省市文化和旅游部门在湘西签订《湘鄂渝黔旅游产业扶贫合作框架协议》
赞 武陵山区蝶变
武陵山片区分属三省一市,山同脉、水同源,虽是大美之地,也是至贫之地。
五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深入武陵山区,走进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一座苗族风情小寨——十八洞村,首次提出“精准扶贫”,作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武陵山区人民遵照总书记的殷殷嘱托,齐心协力、踏实苦干,如今,已取得了令人惊叹的发展成效。
来到十八洞村,采访团沿着当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的足迹,边走边看。这个曾经地处偏远、交通闭塞的典型贫困村,如今,出村的道路通畅了,村民的庭院整洁了,村镇银行、邮政服务点也进村了,村里还成功探索出猕猴桃种植、湘西黄牛养殖、苗绣手工等产业为主的“旅游+”扶贫发展路径。去年,十八洞村村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018万元,成功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成为湖南省首批脱贫的贫困村和全国精准扶贫的一面旗帜。
走进距长沙市区10余公里的浔龙河生态艺术小镇,看到一排排白墙青瓦似别墅的村民安置房、现代化的北师大附属学校及亲子游乐园等生活配套一应俱全,让人丝毫感受不到9年前这里还是一个省级贫困村。9年来,浔龙河村依托秀美的自然风景,通过大力引进资本,发展农业综合产业,形成了“生态产业为基础、文化产业为灵魂、教育产业为核心、旅游产业为抓手、康养产业为配套”的产业格局。如今,村级集体经济已增长近100倍,村民年人均收入增长了13倍多,浔龙河因此成为全国唯一入选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的乡村振兴品牌。
除了湖南,同属武陵山区的湖北恩施等11个市县、重庆黔江等7个区县、贵州铜仁等16个市县亦充分发挥旅游、生态等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出产业扶贫的“武陵山模式”。
湖北来凤县是地处鄂湘渝交界地带的国家级贫困县。近年来,来凤县大力发展藤茶产业,目前,藤茶产业基地造园面积已达5.2万亩,有8000余户农户从事藤茶种植(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125户),年产值近10亿元。
重庆武隆区通过大力发展旅游,已先后赢得世界自然遗产、国家5A级景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三块金字招牌。如今,武隆每年接待的游客量逾2000万人,每年仅夏天到仙女山镇避暑的游客就达10万人以上。
贵州铜仁通过打造梵净山,发展乡村旅游,实施“园区景区化、农旅一体化”工程等方式,带动贫困群众直接参与旅游经营,实现脱贫致富。如今,铜仁已有20多万名贫困群众在旅游产业发展中获益。
……
采访团惊叹武陵山区的蝶变,同时,也深知这破茧成蝶背后的艰难。
四省市政协感受十八洞村精准扶贫
谋 区域协作发展
武陵山片区是国家确定的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包含湖南、湖北、重庆、贵州四省市交界地区的71个县市区,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于一体,脱贫攻坚任务重。
如何加快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步伐,促进各民族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是四省市一直思考的问题。四省市政协也积极围绕中心,高度关注并携手推动武陵山片区发展协作。
从2004年至2007年,全国政协联合湘鄂渝黔四省市政协连续召开了4次“武陵山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分别就武陵山民族地区的区域协作、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旅游资源开发等系列问题进行座谈交流,并提出了一系列意见建议。
2010年全国两会期间,湘鄂渝黔四省市政协主席提交了《关于设立“武陵山民族地区统筹发展试验区”的建议》,呼吁设立国家级“武陵山民族地区统筹发展试验区”,以超常规的政策和措施支持武陵山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引起了中共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
2015年10月,四省市的18个市州、县市区政协主席相聚贵州铜仁,召开了武陵山片区政协主席联席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武陵山片区政协主席联席会章程》和《武陵山片区政协主席联席会共同建议》。
2017年9月,武陵山片区政协主席联席会第二次会议在湖北张家界召开,来自湘鄂渝黔四省市的18个市州、县市区政协主席、副主席等近百人齐聚一堂,共商武陵山片区发展大计。会议建议推动国家层面开展《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工作、成立武陵山片区旅游发展联盟。
2018年9月11日至13日,以“武陵山片区脱贫攻坚的实践与探索”为主题的武陵山片区政协主席联席会第三次会议在重庆黔江召开。18个成员单位紧扣会议主题汇聚智慧、积极建言,建议湘鄂渝黔四省市协力打造国家级跨省旅游产业扶贫协作示范区,建立四省市联席会议制度。
……
“政协云媒”启动仪式现场
四省市政协联合调研重庆秀山洪安边城旅游扶贫情况
商 旅游扶贫新路
如何助力武陵山区更加绿色发展,实现乡村振兴?10月30日至31日,湘鄂渝黔四省市政协再次聚首湖南湘西,召开了助推武陵山片区旅游产业扶贫合作座谈会,共同商讨旅游扶贫助新发展的路径。座谈会上,四省市及12个市州区县政协、发改委、文化和旅游部门、旅游企业代表等分别作了交流发言。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副主任罗黎明也应邀到会进行指导。
湖南省政协主席李微微提出,武陵山片区各级政协组织要共同把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理念落实得更好;共同把片区旅游产业扶贫合作推动得更快,为片区旅游产业扶贫多搭平台,吸引更多的旅游企业、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集聚,携手共进;共同把四省市政协联动协作做得更实。她建议推动包括旅游产业在内的扶贫开发交流合作制度化、常态化,围绕助推武陵山区发展,开展多领域、广范围的务实合作。聚焦片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等方面的重大问题,联合开展调研、协商、监督活动,精准建言、有效资政;发挥住四省市的全国政协委员的重要作用,积极争取国家层面对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脱贫攻坚的更大支持。
贵州省政协主席刘晓凯认为,旅游业是朝阳产业、富民产业,具有强大的带动能力。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是武陵山片区的独特优势。武陵山片区四省市山同脉、水同源、地同性、民同俗,历史上就合作密切、往来频繁。他建议,要共同推动四省市党委、政府落实国务院批复的《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大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培育武陵山区域旅游品牌,全力保护和修复区域生态环境,大力保护和开发区域特色民族文化,广泛汇聚四省市共建共享合力。
湖北省政协副主席马旭明表示,武陵山片区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区域内协商协作共同推进。他建议,重新启动每年一次的武陵山片区省级政协主席联席会议机制,今后3年可围绕《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 )实施情况、武陵山片区遏制返贫、武陵山片区乡村振兴等议题商议。
重庆市政协副主席王新强则建议,武陵山片区内各地要因地制宜创新旅游产品,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旅游品牌,提高集群效益和规模效益。四省市要联合协调国家相关部委支持,加快推进武陵山片区内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综合交通运输能力。充分发挥政协优势,用好片区合作平台,加强工作交流,继续为加快武陵山片区脱贫攻坚进程作出新贡献。
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副主任罗黎明也提出,四省市政协以及各级职能部门、有关企业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坚持和完善联动机制,互相配合,取长补短,形成合力,努力推动成果转化;充分发掘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重视文化保护和整理传承工作;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重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开发,打造绿色、健康、宜居的乡村环境;充分发挥武陵山片区资源富集区、生态屏障区的优势,加大生态保护力度;认真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推动片区内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他表示,今后,全国政协民宗委将继续大力支持湘鄂渝黔四省市政协开展助推武陵山片区包括旅游产业在内的各项扶贫事业,加强调研力度,为武陵山片区扶贫开发、旅游产业发展争取国家更大的支持,共同促进武陵山片区扶贫工作更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