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农业“带病发展”
—— 秀山县政协助力产业振兴记略
通讯员 姚建国
面对新形势新机遇,如何破解“农业强不强、农民富不富、农村美不美”三大乡村振兴难题,促进农业经济健康平稳发展,成为摆在县委、县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今年,秀山县政协将“农业产业发展与产业集中区建设”纳入重点协商课题,政协各参加单位、政协委员小组积极行动起来,走进田间地头深入调研。
“今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全面系统地梳理我县农业发展现状,对接下来谋篇布局具有重要作用。此次调研就是要找准问题对症下药,解决‘带病发展’的问题。”8月13日,秀山县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周明书在牵头组织委员开展农业产业发展与产业集中区建设专题调研时说。
除县政协成立专题调研组外,相关党派、县工商联以及各委员小组也成立了调研小组。11个调研小组分赴县内23个乡镇的农业集中区和产业基地排查摸底,详细了解产业布局、资金投入、产业收入等情况,分析存在问题,为产业集中区建设与发展做“全身体检”。
此外,为了学习借鉴外地的先进经验,10月9日至11日,该县政协还组织委员、农业专家赴周边的湖南吉首市和贵州铜仁市学习考察。“经过对比,我们开阔了眼界,学习了经验。”周明书举例说,铜仁市松桃县茶叶产业及园区建设作为一个系统工程,不搞“单打独斗”,而是整合社会资源,借力协作共同发展。
10月29日,各调研组带着调研成果,在专题协商会上积极为农业产业发展与产业集中区建设建言支招。
“目前秀山农业产业发展及集中区建设处于初始阶段,在新常态下,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发展任务会更加艰巨。”联系农业农村工作的县政协副主席杨波认为,秀山农业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是探索油茶、茶叶和中药材等主导产业的发展新模式,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加快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县政协经济界别建议,要根据秀山农业产业发展的目标定位,结合当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统筹布局好集中区产业发展,打造重点产业集中区。
民建秀山支部也提出,要优化产业集中区布局,“在同一区域建设没有产业特色的农业产业,实际上是浪费了土地、资金及各种资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会向优势企业、优势地区集中,具有竞争力的农业产业及其产业集中区势必会产生‘虹吸效应’。”县工商联建议,采取“管委会+企业”的政企结合型运营管理模式,破除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体制机制障碍,激发“三农”工作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