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稻花香里做文章
“中国荷莲之乡”“中国枇杷之乡”“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因“大丰大足”而得名的大足,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基础好,不仅拥有多张生态名片,更将乡村振兴真切融入到全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里。走进大足,“农业景观化”“农事情景化”与农业产业发展相融,原乡·荷花村飘来荷莲曲,五彩水稻基地吹奏稻香颂,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双目录”的大足黑山羊也由零星散养发展为产值过亿的新产业……通过农旅融合的新模式,大足农业迎来新契机,农业综合体各显其美。
打造大丰大足升级版
“大足发展得真快,越来越现代化了!”当中国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看到展现如今大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图片时,难掩内心的激动。袁隆平与大足曾有过一段缘:1952年,他在此参加过半年的土改工作。时隔66年,这段缘分还在继续。
今年9月16日,在重庆首届五彩水稻节开幕仪式上,袁隆平院士工作站正式确定落户大足区拾万镇。同时,中国杂交水稻中心、西南大学、市农科院也分别与大足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授牌。一个个好消息,给大足传统水稻产业转型吃下了定心丸。
一直以来,拾万镇就是大足的重要粮油基地,与重庆市农科院有“院地合作”,市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的专家、区农技专家经常在镇里3000亩水稻高产示范基地蹲点指导。随着乡村振兴号角的吹响,大足开始在传统水稻上思考新亮点。在水稻研究专家队伍的不懈努力下,五彩水稻终于在拾万镇试种成功,为绿色的传统水稻产业增添了更多色彩。
科技加持、院地合作,不仅让传统水稻产业振兴有了新可能,同时也为大足黑山羊、荷莲等传统产业找到了一条新路径。
在院地合作下,大足黑山羊实现了产业和品牌的双升级。最初,西南大学的专家教授带领学生、畜牧站工作人员等到大足每个乡镇普查,发现黑山羊在当地养殖散乱、规模小,缺乏系统的技术支撑。2010年1月,大足召开校地黑山羊科技合作座谈会,依托西南大学对黑山羊保种、扩繁技术,改变了散户散养的模式。2015年,市科委在大足黑山羊资源保护场设立了市级科技专家大院,并建成了重庆市山羊产业体系大足黑山羊试验站,为大足黑山羊的繁育扩种提供了全方位的技术支持。至此,大足黑山羊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建成千只以上大足黑山羊种羊场6个,2017年存栏种羊17万只,“大足黑山羊”被评为“重庆市著名商标”,通过了“国家无公害农产品”和“重庆市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成功制定了地方标准6个,实现了品牌价值和市场价值双提升。
优质品种和太空技术的引入,也为大足“荷莲之乡”的美誉锦上添花。迈过夏季赏荷的最佳时节,普通荷花渐渐凋零,而在大足·原乡荷花村里,婷婷玉立的荷花还开得正艳。王莲的观赏期可持续到国庆过后,它三开三合,且每次开出不同的颜色。放眼王莲荷塘,一片片叶缘上卷的荷叶稳落水面,最大直径可达两三米,能承受一个120斤左右的成年人。除了王莲,全世界1000多个品种的荷花在这里齐聚绽放,太空荷花“巨无霸”清晨还是含苞待放,只要微风轻轻一吹,300多瓣花瓣便会立马怒展。经过筛选培育出来的30多个太空荷花新品种,提升了大足传统荷莲产业的吸引力。
大足黑山羊资源保护场
五彩水稻节
描绘美丽乡村综合版
科技激活了大足农业升级发展的内生动力,但是要让农业走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还需要生态、文化、科普等多种元素的注入。
早在4年前,大足区政协委员陶麟刚到荷花村的时候,印象里污水横流,臭气熏天,有劳动力的村民都离开家乡外出打工,仅剩部分老幼村民留在家中,满眼萧条。水成了大足发展之痛。
“水不治好,所有商业模式都运行不起来。”打通村庄零散河塘、将上游生活污水接入排污管道、栽种千亩荷莲等水生植物净化水体……陶麟用4年的时间做好水文章,重塑荷花村的生态环境。如今,荷花村水清岸美,道路也从茅草路、泥石子路、水泥路一步步发展到现在的彩化道路。美丽乡村回来了,游客自然也多起来了。老百姓在自家门口做起生意,90%的外出村民回到村里开餐馆、建民宿。原乡·荷花村“生态治理+景观打造”的创新做法,让荷花村真正实现了有山有水有产业,成为全市20个整村带动乡村振兴的典型案例。
通过治水重塑生态环境,仅仅是原乡·荷花村振兴的第一步,打好荷莲之乡的文化牌,则是吸引人才下乡、留住游客脚步的关键。原乡·荷花村通过修旧如旧的方式,塑造保留了村庄内古井、池塘、老屋等旧貌,通过点点荷塘串联起荷花村的一步一景,节日期间还有非物质文化项目“万古鲤鱼灯舞”表演,表演者高举各色鲤鱼灯,随着音乐围绕河塘翩翩起舞,穿梭荷莲之间,让荷莲文化“活”起来。同时,村里还修建起文创院子,为城市艺术家提供创作、学术交流、成果展示的条件,让荷莲文化有活水不断注入。
一边是原乡·荷花村通过水生态的治理,挖掘出荷莲之乡的文化底蕴,一边是拾万镇抓住粮油重镇的自然优势,为五彩水稻注入了艺术之美。
面积约200亩的紫、红、黄、绿、白五种颜色的“五彩稻田”并不是在拾万镇的田间整齐并列铺开,而是通过融合稻田艺术的展现手法,用大地做画板,让稻田成为景观,用五彩水稻在大地上构成了“狗年生肖”“中国地图”“三心稻”“大足脚印”和“乡村振兴”5个主题画面,把普通的稻田变成了吸引游客的稻香乐园。行走在五彩水稻中,游客不仅可以欣赏稻田里的艺术美景,还可以参与稻田摸鱼、草人射箭、祈福挂符、田园摄影等丰富的体验活动。
除了生态美景的打造、文化内涵的深挖,大足还将知识科普融入到了产业的发展之中。
依托位于拾万镇长虹村的沃驰农业,大足打造出袁隆平杂交水稻科普展览馆,馆内展示着中国杂交水稻育种科技工作的辉煌成就和袁隆平院士的成长经历,其中的水稻种子标本模拟着水稻生产全过程,让游客来此更有看头。据了解,该馆是重庆市目前唯一的水稻科普教育基地,是市民及中小学生接受水稻科普教育的阵地,随着展馆内容的不断丰富,或将建设成为重庆市乃至全国首屈一指的水稻科普教育基地。
原乡·荷花村也将打造荷莲博物馆,聚集世界各地的荷莲品种,让游客来这里赏全世界荷莲、品全荷宴,并与周围的大足石刻等景点串联,形成一条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线。
生态、文化、科普元素的注入,让大足各个乡村以其特色产业为基础,各显其美。让乡村不仅有美景、美食、美居,又能养眼、养心、养体,大足正着手打造以特色产业为基础的农业综合体——“大足十八村”。荷花村、稻乡村仅是其中一二。
原乡·荷花村
构建智慧支撑市场版
“太好吃啦!新米就是香!”在五彩水稻节开幕式现场,新米试吃环节让游客们大饱口福。“哇!农村太漂亮了!”站在观景台俯视整片稻田,稻田美景尽收眼底。“游客们的衷心赞美和感叹,印证的是传统农耕文化的魅力。”拾万镇相关负责人说,现代都市人生活节奏太快,在稻香里走一走,身边有头老黄牛的悠然惬意,是人们久违了的‘乡愁’。”
开幕式现场除了品新米、体验传统农耕文化外,还有各种趣味活动,小朋友们热衷于用弓箭射击稻草人,中老年人乐于参加庆丰收比赛,重温旧日劳作记忆,青年人则被五彩稻田的“颜值”和田间地头上各种造型的稻草人迷住了,忙着用相机和手机记录农村这个大乐园。
这些“土”味十足的趣味活动,以及早早的宣传造势,都离不开猪八戒网。
用大型节会推出大足美丽乡村,积聚人气,是大足农旅融合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每年,荷花文化旅游节、果桑采摘体验节、枇杷节、葡萄节、高粱节等各类节庆活动不断,热门非凡,为大足美丽乡村引来不少游客。然而,各种节会组织、策划各自为政,没有形成合力。今年开始,大足将节会运作“打包”给猪八戒网,运用互联网优势统一宣传造势。今年的水稻节上,猪八戒网为大足五彩水稻节的宣传策划、现场活动等提供了不少创意。
借助猪八戒网的平台优势,大足以特色乡村为媒,将农业开发与观光体验深度融合,让美丽乡村实现了人气的变现。
不局限于本地的范围,大足同时也将美丽乡村带去了更多地方,不断地“走出去”与“引进来”,让这份美丽走出深闺为人识。
近年来,重庆、四川、上海、贵州等农博会以及全国在浙江举办的茶博会都成了大足对外展示的一个平台,通过各类展会平台推介大足冬菜、黑山羊、雷竹笋、茶叶、苕粉等特色优质农产品,扩大大足的对外影响力。
在走出去的同时,大足也积极引优质项目、资金进来。目前已引进上海、浙江等社会资金66.4亿元投入现代农业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成功引进并签约项目33个,完成投资1.2亿元。同时积极探索“互联网+”模式,大力发展电商平台,打破农产品流通壁垒,让美丽乡村既能走出去,也能引进来。
拾万镇五彩稻田
(本版图片由邓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