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焕乡土新芬芳
—— 巴南区政协助推乡村振兴纪实
通讯员 张 茜
“防止新瓶装旧酒,优化产业振兴顶层设计;防止低水平重复,高水平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防止各自为政,形成强大工作合力……”10月31日,巴南区政协召开十四届第八次常委会议,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专题协商。会前5个多月,该区政协运用调查研究、考察学习、大会发言、分组讨论、提案、社情民意等履职形式,聚智聚力,共焕乡土新芬芳。
下“先手棋”,打“主动仗”
6月20日,巴南区委、区政府印发《巴南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确定乡村振兴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而早在该方案出台前,该区政协就已着手下“先手棋”,打“主动仗”,精准定位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人才培养、乡风文明等突出问题,铆足“冲锋之劲”,发出“政协先声”。
今年1月初,巴南区政协委员张薇就在区政协十四届二次全委会上提交了提案《关于强化我区农旅融合发展的建议》,呼吁消除“堵”点,加快景区基础配套;突出“亮”点,打造农旅示范精品;破解“难”点,明确行业管理责任。该提案被巴南区政协确定为1号重点提案,由区委书记辛国荣领办。
与此同时,在本次全会的分组讨论中,多位委员还紧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主题,建真言、献良策。“发挥乡贤能人作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大力发展环保生态型家庭农场模式”……
当“小学生”,取“真经卷”
巴南区政协对口帮扶的界石镇,乡村振兴开展得如何?存在哪些问题?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怎样?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4月底以来,该区政协主席刘永全先后率调研组深入界石镇桂花村、武新村等12个村居,走进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农业企业察实情,主动与农民、工人、乡村干部拉家常,掌握实施乡村振兴的第一手资料。
同时,该区政协各位副主席根据分管工作,亦纷纷带领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和6个区政协专委会,通过走访调研、集体座谈、个别访谈、问卷调查、区县比较、上下联动等多措并举,身至心入求取振兴乡村、脱贫致富“真经”。
在区政协的带动下,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的身影也出现在了助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9月12日,巴南团区委组织委员到丰盛镇调研;10月17日,民盟巴南区委对口协商部门区农委和区水务局到天坪山片区100平方公里示范区,现场调研该区落实“五个振兴”实践经验;10月24日,民革党员到南彭、南泉调研乡村旅游内生动力机制建设……
既有“键对键”,又有“面对面”。通过深入调研,大家感受到贫困群众的艰难困苦,体会到乡村干部的巨大付出,找准了乡村振兴存在的难点问题。
说“走心话”,建“可用策”
巴南区政协十四届八次常委会上,台上台下,有问有答,会内会外,互动交流,气氛热烈。
“走质量兴农之路,强力推动特色产业,以三百片区为重点,大力培育品牌茶叶、精品果蔬、生态渔业、特色粮油等四大特色产业。”“改革创新、激发活力,用农民的资源引入城市资本下乡,优化产业顶层设计。”“着眼乡土与城市的融合,高水平规划设计乡村基础设施,加强统筹协调,强化督促检查,合力确保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常委们开诚布公,在观点的碰撞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而同时,54篇乡村振兴调研建议更是赢得了乡村振兴调研的大丰收,让在场的区政府领导、区政协常委和区委、政府部门纷纷点赞。
巴南区副区长徐江海认为,委员们的发言站位高、分析准,结合实际、见解独到,抓住了当前实施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让人深受启发、很有收获。他表示,区政府将进一步梳理研究大家的建议,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吸收和采纳,切实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思路和方法。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诤言一片。一天的常委会时间短暂,常委们意犹未尽。会上,大家仿佛看到了在新乡土时代,一派粮食丰收、生态丰收、文化丰收、幸福丰收的景象,更看到了巴南政协人为了乡村振兴,积极作为、吐露芬芳的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