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8年11月20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春秋
版面翻页
春秋
03

“死脑筋”竺可桢

□ 作者 张朝元

1949年2月7日,时任浙江省主席的陈仪找到竺可桢,介绍郁达夫之子郁飞到浙大借读。听明陈仪的来意后,竺可桢一脸微笑,以借读之人太多,婉拒了。对竺可桢的不给面子,陈仪虽然不理解,但也无可奈何。

郁飞得知信息后,暗自思忖:难道陈仪的面子还不够?经过慎重考虑,他决定找当时最有名的胡适来帮忙。可是胡适也有自己的原则,听明白郁飞的来意后当场便拒绝了。一见胡适拒绝,郁飞一急,当时便昏倒在胡适家的客厅里。要说,这胡适也是性情中人,一见郁飞好学成这个样子,当即心一软,便给他写了举荐信。

拿着胡适的举荐信,郁飞如获珍宝,当即去找竺可桢。谁知竺可桢看了信后,当即生气地撕毁了胡适的举荐信,并开口骂郁飞:“你这后生真有意思,你以为我竺可桢是这样的人吗?”说完这些,他便向郁飞下了逐客令。

又一段时间后,竺可桢的大儿子竺津从浙大附中毕业,报考浙大史地系,差5分没有达到录取标准。负责招考的老师让竺津私下里找父亲求情,谁知竺津求情换来的是:竺可桢断绝了和儿子的关系。

竺可桢为何如此无情?原因很简单,他是一位正直不阿的知识分子,如果你让他带头违反校规,这简直是用刀在割他的肉啊!

事后,郁飞知道竺可桢和儿子的恩怨后,由此前的不解,慢慢转化为尊重和佩服。

校长是大学的魂,什么样的校长带出什么样的学生。正是因为竺可桢的“死脑筋”,使得浙大后来成为一流学府,并被英国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誉为“东方剑桥”。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