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8年11月23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休闲
版面翻页
休闲
04

从江之畔到城之巅:山与水的时光交错

□ 本报记者 程卓/文 王加喜/图

要了解一座城市,不仅要看一看它的现在,还要去读一读它的过去。从江畔的李子坝抗战遗址公园沿江而上,史迪威将军旧居、印制二厂、鹅岭公园,依山层叠坐落,深厚的过去和变幻的现在融合流淌,编织出一幕时光交错的妙趣。

根固公馆

 

网红地的民国时光

                       李子坝轻轨站                                            抗战文化遗址公园

重庆依山而建,邻水而兴,江与这座城市密不可分。为了读懂这座城,我们就从江边开始此行。
伴随着一阵轨道摩擦声,2号线单轨列车在李子坝站穿楼而过,“咔嚓,咔嚓”,无数游客赶紧按下手机快门,他们慕名而来,举着手机站在观景平台等待良久,就为记录下“单轨穿楼”的这一刻。耐心地等待和瞬时地记录是外地人了解这座城市的方式之一。看着单轨穿楼而过,再眺望江水东流,这个因抖音而突然蹿红的景点,在外地人眼里实在不可思议,可对早已见惯重庆8D魔幻的本地人而言,已不新奇。
近处观赏是魔幻与神奇,隔江远望则是立体与交错。轨道2号线有规律地在城市半山腰穿梭往回,连接城市的两端,而静默轨道脚下的抗战文化遗址公园,却连接着这座城市的过去和现在。
从李子坝轨道站往红岩村前行几百米,就是被茂林包围的抗战文化遗址公园。参天的大树似一张锦帕,遮挡住尘埃风雨对民国老建筑的伤害,又像一张时间交织的大网,网住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
走进公园,根固公馆暗黄的墙体稍显眼,这座修建于1936年的小楼,是抗日名将、重庆防空司令李根固的故居及指挥部。曾经,这里白天讨论指挥前方的战事,夜晚便成了民国上流人士的社交场所,可能一场舞会、一个谈话便改变着时局方向。战火远去,灰瓦屋顶的三层小楼,如今是小资们喝咖啡、品民国私宴所在。
与它相邻的刘湘公馆掩映在树林中,拾级而下,才看清它的面貌。门前那个经历炮火与子弹洗礼的碉堡早已青苔斑驳,坑坑洼洼的石面,不免让人联想到耳旁呼啸而过的炮火。几位老人在公馆旁的空地上安静沉稳地练着太极,炮火硝烟早已在悠扬沉静的音乐中归于平静。
沿江边步道反向而行,吴铁城官邸、交通银行旧址、高公馆等建筑沿江聚集一处,这里有太多的记忆可以诉说。站在高公馆前,巧遇70多岁的惠老先生,“这栋楼曾被作为粮食局的宿舍楼,作为员工家属的我,童年的大部分时光便在这栋楼里度过。”现在惠老先生还不时回来缅怀旧时光,和游客们聊聊这栋楼的历史,拍几张老楼的照片分享给远方的儿时伙伴。
如今,这些建筑旧址经过修缮复建后,大多融合了新的内涵,有的变成精致的民国餐厅,有的成为了互联网公司办公场所。可穿行于那一砖一瓦之间,仿佛穿越在那段民国时光。沿着滨江步道慢慢前行,每走一段便有一坡梯坎带你下行到嘉陵江边,微风拂过江面,滔滔江水从脚下流过,抬头间,便是那青墙灰瓦与黄葛古树。摸索历史的脉络,触碰岁月的痕迹,看流淌的江水,感受时光的消逝,那些遗忘的故事仿佛又重新走进我们的记忆。

 

 山腰上的战火岁月

                            觉庐                                                    史迪威将军旧居

走出公园,抗战历史的画卷才展开了一角。在三层马路的起点,就在公路之间,一座椭形建筑沧桑地伫立于此。
这栋名为觉庐的建筑建于上世纪30年代,是抗战时美国驻华大使的住所。觉庐历史建筑群正好处在渝中区嘉陵新路与李子坝正街的交汇点上,一面是滨江路上繁华的车水马龙,背后却是那段烽火岁月的记忆。
沿着马路往前走,很快就来到三层马路,它是连接李子坝与鹅岭正街的一条有三层路面的立体盘山公路。由于其背山面江、环境优美,且处山地,能够避免空袭,抗战时期便成为重庆政要商贾的别墅聚集区之一,也是那时“富人区”的代名词。
史迪威将军旧居是我们到访的第一站,走进历史沉淀的第一层,也踏上了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
二战期间,时任同盟国中国战区统帅部参谋长史迪威将军来到重庆,协助中国抗击日本侵略,这栋建筑原是宋子文在重庆的一处行馆,当时送给史迪威将军作为办公室和住宅。迈进高高的门槛,露台上开阔的视野与外面逼仄的公路形成鲜明对比,江与桥、山与城在这里汇聚。旧居内圆拱窗、大吊灯等细节充满着西式建筑的风格,走过会议室、办公区,似乎还可以感受到当时军事会议紧张严肃的氛围。
岁月变迁,当我们再次站在这里,当年的风云激荡早已远去,将军的故事也刻进历史的碑林,让人铭记的,除了战事的残酷,还有这段在炮火硝烟中的中美两国友谊。
将军旧居对面曾是飞虎队的办公旧址,如今已被有心人改建为飞虎博物馆。图片、模型、复制品带我们回忆了那段传奇故事:1941年,美国飞行教官陈纳德创建了飞虎队,在中国、缅甸等地对抗日本侵略军,保障中国战略物资运输,立下赫赫战功。这支队伍曾以500架飞机的代价击毁了2600架日机,击毁和击沉44艘日军军舰和223万吨商船,歼灭日军66700人,成为抗战中的一段传奇,其成员也与中国抗战军民结下深厚情谊。
离开博物馆继续往前,在马路拐角的半山腰处,紧挨着浮图关轨道站,农工党中央机关的旧址格外醒目。1938年9月,中国农工民主党的前身——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中央机关由武汉迁至重庆,就曾在此办公。细细打量这幢穿斗砖木结构、悬山式青瓦屋顶的小楼,门前的黄桷树遮住二楼的窗户,仿佛在聆听当年民主人士在此为抗战救亡、争取民族独立、开展爱国民主运动的呼吁呐喊。如今,中国农工党中央机关旧址被设为陈列馆,抗战时期,农工党与中国共产党在渝风雨同舟的那段历史重新被见证,也成为统一战线的一段历史佳话广被流传。
三层马路绕不开传奇的抗战历史,在你深陷其中时,“李子坝三绝”却用重庆独特的味道将你拉回现实。李子坝梁山鸡、茶泡饭、乌鱼花,各有特色的美食,勾引着本地和外地游客的味蕾。
尝美食,当然也少不了看美景。电影《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的取景地——江畔寻花·咖啡小筑便隐身于马路边的单轨轨道梁下。这也是饭后闲聊、赏景休闲的好去处。点一杯电影里邓超在这儿喝的“思念的滋味”,伴随灯火生辉的江畔夜景,看头顶单轨列车飞驰而过,思念在这里恐怕也会别有一番滋味。

 

山之巅的时空轨迹

                     印制二厂文创公园                                         鹅岭公园瞰胜楼

从美食相伴的二层马路再往前,路边有一条从沿山而建的房屋中开辟出来的捷径,直通第三层马路。捷径不显眼,很容易就忽略路过,但这里才藏着老重庆最原始的味道。
提起老重庆,脑海中的第一个印象便是那曲折绵长的梯坎儿。一路爬坡上坎,累得气喘吁吁曾是重庆人为生活来回奔波的辛苦日常。停歇几次后,台阶的尽头,印制二厂文创公园标志性的“CITY RADIO”字牌已赫然眼前。沿着街道一路向前便可直达文创园区。
这里前身是民国中央银行印钞厂,后更名为重庆印制二厂,斑驳的墙面、腐朽的木窗、磨得圆滑的石阶棱角……过去的痕迹无处不在;文艺的小店、格调的酒吧、特色的餐饮和艺术室……鲜活的元素不断涌入,新与旧的交融,让二厂成为年轻人前来“打卡”的网红地,也成为渝中区一处新的文化地标。
离开二厂的新鲜有趣,地处渝中区最高峰的鹅岭公园,其雅致韵味也能让你流连忘返。鹅岭因其地处于长江、嘉陵江南北挟持而过的陡峻、狭长的山岭上,形似鹅颈项而得名。
鹅岭公园前身为礼园,也称宜园,是清末重庆商会首届会长李耀庭的别墅。抗战时期,蒋介石夫妇、英国大使卡尔都曾在园中“飞阁”居住过。1949年重庆解放后,此园成为西南军区司令部驻地,邓小平、刘伯承、贺龙、李达曾先后在此居住。
榕湖绳桥是鹅岭公园的标志性景点,曲折的桥面配着雕刻成绳状的石栏杆,桥两端的树枝高且密,掩映着桥身,倒映在鱼儿成群的水中,体现出典型的中国传统风格园林艺术。而广岛园则风格一转,瀑布溪流、竹屋石灯,处处彰显出精巧别致,让人仿佛误入日本某处庭院,也吸引着无数爱好cosplay的年轻人来此取景拍摄。
鹅岭公园里处处皆是景,处处藏故事。广岛园见证着重庆和日本广岛的友谊,苏军烈士墓讲述着抗战时期的中苏友谊,一块藏于竹林下的石碑则记录着市政协与鹅岭公园的一段缘分:2012年10月,为纪念礼园主人李耀庭父子为辛亥革命做出的贡献,重庆市政协文化文史及学习委员会在鹅岭公园立下这块石碑。
沿峨颈项一路向上,来到渝中区的致高点,登上瞰胜楼,刚才行来的一切都在脚下,两江四岸一览无余。好一个山水相依立体魔幻的重庆城!碧水连接两岸,林立的现代高楼依山而建,渝澳嘉陵江大桥上单轨、车流并行穿梭于城市之间。夜幕降临后,层叠错落的高楼流光溢彩,万家灯火灿如繁星,嘉陵江大桥、长江大桥如金龙卧波,沿滨江路有序排列的路灯似银珠落盘,这里是山水之城,也是不夜之城。
时光流转,看眼前江水奔流,四季变换,从商界贵族的私家园林到人民的公园,鹅岭续写着它的传奇。登高望远,看现代楼宇林立,飞速发展,从抗战陪都到网红城市,重庆正以更开放的胸怀行千里、致广大。

瞰胜楼俯看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