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发明解决城市管理大问题
11月27日,市城市管理局召开新闻通气会,通报重庆城市管理行业开展“四新四小”(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和小发明、小创造、小设计、小革新)成果评选活动相关情况。记者在会上获悉,截至10月30日,全市共征集到57项“四新四小”成果,其中15项取得发明专利。
“这些成果来自行业一线,小发明解决了城市管理大问题。”市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举例道,“城管机器人”视频智能分析系统实现了机动车乱停乱放、暴露垃圾、工地扬尘等城市管理6大类12小类事件的自动发现、自动上报、自动核查;便携式降温降尘雾化机作业高度在8米左右,每小时仅用水320千克左右,作业面积却能够达到1万余平方米,且5分钟能让地面温度下降5度左右,空气中瞬间降温4度左右;环卫工闪光服前后四排安装了16颗灯珠,警示效果十分明显,有效解决了环卫工人的作业安全问题。
在演示现场,相关发明者带来的发明成果,更让人感到了满满的创意。
一款看似普通的窨井盖,却暗藏玄机,需要通过手机互联网才能打开。原来,这是一款智能化的安防机械密码井盖,不仅“撬不开、偷不走”,管理者还能获取井盖的归属地、井内设施、地理位置等信息,进行数字化管理。
清洗街面上的火锅油污是环卫工人的“烦心事”,而中渝市政环卫公司“徐列峰劳模创新工作室”负责人徐列峰带来的研发成果重油污路面清洗剂,则能有效解决这个难题——既能有效清除路面缝隙、沟槽中的顽固油污,又能使路面和地砖不染色、不变色。
传统的洒水车,10吨水平均2.5小时就会用完。配备新型后置平台高压清洗机的洒水车,通过高水压、低流量冲洗,则使10吨水的使用时间延长到25个小时左右,且能更好地清洗人行道砖缝等细小缝隙。
“这些发明创造既实用又‘接地气’,必将有力推动重庆城市品质提升。”市政协委员蔡锡田建议,市城市管理局要着力做好成果转化工作,出台相应配套政策,促进这些发明成果在全市推广应用。
在市政协委员陆俊刚看来,无论是功能更加完善的路灯设计,还是“科技范”十足的公厕环境,都能大大增强市民的幸福感。他建议,市城市管理局要把“四新四小”成果评选活动持续开展下去,在城市管理行业形成浓郁的创新氛围,用更多的发明创造实现“大城细管”“大城智管”。
合川区政协委员逯德仁的观点与陆俊刚不谋而合。“随着城市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就是要通过更多发明创造,让城市管理充满智慧。”他希望,市城市管理局要为市民参与“四新四小”成果评选活动搭建好平台,通过吸引市民参与,更好地实现“大城众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