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创新生态圈
渝北区政协助力智能制造产业创新升级
本报讯 “真是太好了!六大项目的落地,将为我区乃至整个重庆市工业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近日,渝北区政协召开十五届第七次常委会议,会前,区政协主席彭建康带领委员们实地视察了中光电重庆光电产业园、OPPO项目施工现场、前沿科技城,看到了渝北智能制造产业的欣欣之势。
近年来,前沿科技城围绕重庆市委、市政府,渝北区委、区政府确定的智能终端、智能装备、核心汽车零部件等产业集群和打造临空高端制造业集聚区的发展目标,全面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服务力度。作为渝北区智能制造基地的主要载体,这里将力争通过8-10年的时间,建成千亿级产业新城。
针对渝北区制造业现状和发展趋势,如何进一步明确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目标?2017年,渝北区政协组建课题调研组,对该区智能制造产业进行深入调研后形成调研报告,并在该区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提出《关于推动我区智能制造产业创新升级的建议案》,渝北区政府对此予以高度重视并积极采取相关措施,创新体系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
2018年以来,渝北区创新生态圈竞争力是否进一步提高?该区智能终端产业在高速增长态势中,存在哪些问题和短板?在区政协十五届第七次常委会会议上,委员们针对目前科技型企业存在的困难纷纷各抒己见。
“企业需要多维度的人才认定标准。”阎艳委员提出,要进一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不只以学术成就、科研成果做单一的评判,增加对企业优秀管理者、技术人才的认定和相关政策扶持,从最基础的层面帮助科技型企业人才引进和成果研发。
“建议加大科技型企业培育,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赵明举委员认为,要给予创新型企业新建的各类研发平台、工作站、“双创”基地资金扶持,推动区内众创平台完善孵化服务,提档升级。深化拓展研发机构法人化改革,组建一批市级以上研发中心。针对该区智能制造平台影响力不强、创新产业联盟程度不高等问题,苑建涛委员还建议,“应加快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汇集创新资源。建立科技创新企业联合会,常态化组织企业与研发机构、职业学校、高校间的对接交流活动,寻求合作机会。”
新产品成果转化应用慢、针对性政策措施及时限不明晰的问题怎么破?魏红委员建议,要加强企业知识产权成果的保护及认定,开展“专利”护航行动。探索建立“专利池”,设立高端领军人才“重大科技专项”“重点研发计划”“技术创新引导计划”等科技专项,储备一批优质科技成果,弥补技术短板,加快企业研发成果转化。”苏玉梅委员也有同感,她建议在现有的技改、IC发展等政策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工业转型升级和降本增效迫切需要的普惠性扶持政策。落实好已出台政策,确保政策及时有效。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协助政府,引导传统行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转型升级工作;帮助平台公司找准发展定位和方向,做到平台公司自身做大做强与引导相关企业做大做强同步推进,实现共同发展;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及时对智能制造产业规划、政策及服务体系加以调整、完善,共同推进渝北智能制造产业实现更好发展。”彭建康表示。(张丹丹 高娇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