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什么来标识振兴路径
南川区长与委员面对面协商
本报讯 “我区乡村振兴实现路径有哪些?从哪些地方进行重点突破?……”近日,南川区政协召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专题议政会,区委副书记、区长张兴益与政协委员面对面座谈交流,听取建议意见,共议发展良计。
2018年初,南川区政协根据全区农业农村工作实际需求,把“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全年调研重点课题,并细化了乡村人才、文化、产业、政策等10个方面的子课题。2018年6月,专门组建5个调研组,就各子课题选择乡镇、示范村进行蹲点调研,先后到浙江、福建、广东等地开展学习考察,形成了详实的调研成果,为区长与政协委员面对面专题协商打下良好基础。
如何解决人才匮乏?如何改善人居环境?……会上,委员们没有套话、直击问题,阐述调研成果,提出意见建议。
“调研发现,我区农业人口49万人,各类乡村人才1.51万人,仅占农业人口的3.1%,人才匮乏成为推动乡村振兴亟待破解的难题。” 张霄霄委员建议,从抓紧出台专项支持、抓紧发掘能工巧匠、抓紧招集乡贤能人、抓紧选育镇村干部等方面,实施人才驱动战略,引领乡村振兴发展。
针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认识有待提高、理念还需提升、产出比例失衡”等问题,谭斐委员建议,坚持规划引领、统筹推进,实施专项治理行动,加大基础投入、保障专项投入、探索金融支持,提升乡村旅游品质、做强现代农业体系,强化管护、强化考核,多措并举、集中攻坚,打造南川区农村人居环境品牌。
“要在‘铸魂强根’上精准发力。”韦晓鸿委员建议,要繁荣乡村文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打造乡风文明“南川样板”,构建全民参与、全域联动、全面提升的工作格局。
李红卫委员从社会治理的角度建议,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强化关键少数头雁效应,拓展民事民议、注重民事民办、强化民事民管,弘扬先进典型、革除陈规陋习、强化道德教化,发挥法治支撑保障作用,为乡村振兴提供良好环境。
实施乡村振兴,产业是重点。如何强化产业支撑、激发乡村振兴内生潜力?黄武委员认为,要做大传统产业、做强特色产业,完善产业链条、优化产业环境,坚持市场导向、增强组织保障,扶持农业产业发展,助力实施乡村振兴。
在认真听取大家的发言后,张兴益指出,各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最大程度把委员的合理化建议充分体现到工作规划和具体项目中去。要精准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在南川落地生根。狠抓产业发展,大力发展特色种养殖业,着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积极培育农村新商业业态,持续发展劳务产业;狠抓人居环境整治,由点到面、逐步提升,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狠抓农村“三变”改革,最大限度激活人力、土地、资产等要素;狠抓基层组织建设和人才培养,择优配强村“两委”班子,把基层党组织打造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指挥部、战斗团和攻坚队。(王世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