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9年01月08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人物
版面翻页
人物
04

李仁波:扎根热土继初心

□ 本报记者 程卓/文 王加喜/图

◆ 市政协委员

◆ 重庆市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协会会长

◆ 重庆闳元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迎着潮头南下创业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下海”是个流行词。不论是人海中的普通大众,还是体制内的公职人员,纷纷奔向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想在那一片刚开放的热土上寻找新的机遇、新的人生。

南下热潮也裹挟着李仁波蠢蠢欲动的闯劲儿。从西南政法大学法律系毕业后,李仁波走上了一条十分顺当的人生轨道:进入体制内,端上“铁饭碗”。虽然生活工作都有保障,想走出去看一看的想法总是撞击着他日复一日平凡的生活。当停薪留职这一政策到来时,李仁波决定放下顾虑,去深圳寻找人生的另一种可能。

1995年,李仁波来到深圳一家企业从事职业经理人,多年奋斗积累下的资金实力和人脉资源,为他后期自主创业提供了很大支持。创业需要实力和魄力,也需要把握时代机遇的敏锐度。李仁波瞅准了国内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需求蕴藏的巨大潜力,迅速在深圳和重庆两地布局公司,把香港、台湾等地资本与内地的经济建设和产品需求相融合,并与国际知名商业连锁财团展开合作,开展进出口贸易和实业投资。截至2000年,李仁波所带领的企业已经实现产值逾亿元。

2001年前后,地产行业的黄金时代来临。在重庆地产市场发展的大趋势下,李仁波又带领企业在房地产投资开发中拼搏,先后参与了长江沿线城市的土地整治工程、城市商业综合体投资开发、公租房建设等项目……凭借不断学习的韧劲儿,以及准确把握趋势的巧劲儿,李仁波在贸易、地产多个领域逐步扎稳脚跟,畅游商海。

生态稻米助农增收

走进渝东南武陵山区,李仁波原本计划在这片青山绿水中为旅游地产挖掘出一个好地方。但当地基础设施不太好,旅游地产如果落户这里,既要重新完善道路等基础设施,也需要当地老百姓的支持。

“怎么实现项目建设的同时,也能让当地农民得到实惠?”冬天的彭水县棣棠乡气温逼近零度,李仁波带着队伍在寒冬中考察这片土地,不断思考着要如何落子。

在当地一位村民家,李仁波惊讶于眼前所见,“你无法想象当地村民生活的艰难程度。”在接近零度的寒冬里,只村民光脚穿着一双破烂的解放鞋,裸露着脚跟,粗糙的双手以及耳朵上都长满冻疮,好几处皮肤都冻裂开了口。荒坡上撒下玉米,就是来年的口粮,圈养两头猪,就是一年所有经济收入。李仁波看着眼前的景色美得醉人,而住在这美景中村民的日常现状却让他心里发苦。随后,他还了解到这些村民们家中多半只有老弱幼小,青壮年都外出打工了,

走出这片美丽而贫困的村庄,李仁波立即行动起来。一方面与当地政府沟通情况,寻找适宜的农业项目,一方面走出国门,考察现代化先进农业生产模式。多方考察调研后,李仁波决定在彭水这片土地上布局“稻—鸭”共生的无公害、原生态农业项目,既让当地老百姓可以在家门口从事生产改善生活,也能通过产业发展带动青年返乡致富。

然而,这一想法刚萌生,就遇到了阻碍。

“不用化肥囊个种得出来稻子?”“你这种做法怎么保证得了我们的粮食收成?”“这样种出来的水稻15块一斤,比用了化肥的水稻价格高十多倍,哪个会愿意出钱买?”……构想一提出,村民们的质疑、反对声就不断。为了推动项目落实,李仁波向村民们承诺:“按以前的做法和市价,一亩田产800斤水稻,大米卖2元一斤,我给大家保个底,如果按照我说的方法,达不到你们曾经的收益,那差多少金额给大家补多少!”

有了兜底承诺,再加上村镇的支持,李仁波迅速组织起队伍开始第一批1500亩水稻的试点。同时还免费为当地村民进行土地整理,提供农家肥、稻苗、红外线灭虫灯等设施设备,派专家指导输送水稻种植技术。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项目得到了很好推动。

为了解决村民们顾虑的销售问题,李仁波又在水稻成熟前联系了几批次主城大社区的居民前来实地参观,通过售卖米卡的方式,实现了1500亩水稻全部提前预购。这个开先河的做法,逐渐吸引了青壮年返回家乡从事新型农业,也改善了当地村民的生活。目前,稻鸭共生的水稻种植模式已在当地发展至五六千亩的规模,曾经的贫困村已实现整村脱贫。

返乡人才带头人

除了企业带头人,李仁波还有许多身份,市政协委员、重庆市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协会会长等,如何让农村青年创业致富是李仁波近年来专注的方向。

“要实现乡村振兴,返乡创业青年是不可或缺的力量。”李仁波在与返乡创业青年接触中发现,“有的回乡创业不久后,又选择离开乡村回到城市创业,而这样的情况不算少数。”

如何留住人才,让返乡青年扎根乡村,振兴乡村?

“目前许多农村青年在返乡创业中存在项目低端、产值少、规模小、同质化严重且经济附加值不高等问题。他们凭经验和感觉创业,虽然其项目实施所在区域资源丰富,但因为社会配套设施落后、缺少销售渠道,经济效益往往不高。”李仁波在2018年全会期间,就通过政协平台提交提案《帮扶青年返乡创业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助力脱贫攻坚》,呼吁青年返乡创业,为脱贫攻坚注入力量。

他建议,从市级层面设立青年涉农创新创业项目返乡落地专项奖励资金,激励一批有想法、有担当、有激情的优秀大学生和外出务工青年返乡创业:对首次创业、正常经营一年以上的返乡创业青年,给予一次性的创业补贴,增强其创业积极性。同时,设立返乡创业引导基金和农村致富带头人专项培养资金,探索“政府+银行+保险”融资模式,加大力度培养一大批遍布各乡村的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为返乡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学习机会和实质性支持,提升农村青年的创业能力和创业成功率。

除了利用政协委员的身份呼吁建言,李仁波也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帮助更多青年顺利走上创业之路。持续助力一年来,他带领重庆市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协会成员帮助返乡青年创办起8个专业合作社,产业项目涉及广地龙、梅花鹿、菊花等种养殖领域。其中发展势头良好的广地龙养殖项目,一期已培育养殖幼苗近50万条,成虫后每月可产成品虫约2000公斤,合作社可实现年收入近20万元。同时,他还带动1900人返乡青年、大学毕业生创业就业,指导创业青年参与全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通过赛前培训、模拟等辅导,帮助青年创业项目获得全国总决赛的金奖和银奖。目前,他正带领一批青年着手在100多个乡镇建立中医药文化中心,传播推广中医药文化。

“今年全会,我将从配套生活环境入手,为返乡青年呼吁打造配套年轻人生活交流的空间环境。年轻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归根结底还是人的可持续发展。”李仁波对青年带动乡村的发展饱含期望。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