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9年01月26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市政协五届二次会议特别报道
版面翻页
市政协五届二次会议特别报道
01

为“山水”增颜值 为“美丽”添气质

——市政协“委员履职尽责实践活动”综述

□ 本报记者 余茜

“嘟……嘟……”微信提示音不断,3月的北京乍暖还寒。深夜,参加2018年全国两会的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政协主席王炯还没有休息。他正与重庆的调研组成员们就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大调研反复磋商方案。为了将习总书记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的殷殷嘱托落实在重庆大地上,市委将大调研的重任交给了政协。

调研组沉入一线,寻痛点、找难点,摸排出制约重庆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存在的17个方面问题,提出12条可行性建议,报告受到市委书记陈敏尔的充分肯定。大调研的良好开篇,赢得了市委充分信任,要求政协持续为全市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积极贡献智慧和力量。

2018年7月17日,市政协“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委员履职尽责实践活动正式启动。“要把全市政协系统这个庞大而富有生命力的‘有机体’充分运转起来,发挥好政协独特优势,将活动作出成效。”活动部署会上,王炯的话掷地有声,为了把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落地落实,市政协将该项活动纳入本届政协重点工作,集一届之时长,集全政协之力量,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前进的号角吹响,全市政协人立即行动起来。山水自然美、人文精神美、城乡特色美、产业素质美,市政协助力山清水秀美丽重庆的履职画卷徐徐展开。

着墨山水 确保佳颜日盛

自重庆全面推行河长制以来,市政协主席王炯就多了一个头衔——璧南河市级河长。璧山污水处理厂、山坪塘、热带鱼养殖基地,处处都留下了他巡查的足迹。他强调要坚决打好璧南河水质和生态保卫战,确保璧南河水清河畅岸绿景美,让一河碧水永续流入长江。

在这场河流生态保护战中,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及广大政协委员也积极行动起来,担当起保护辖区流域生态的重任。南川区政协选聘30多名政协委员担任企业河长、民间河长,挺在“五水共治”的第一线;市政协委员、大渡口区政协主席张琼在巡河中,认真逗硬地开出一张5万元罚单;长寿区政协委员廖涛十次探访桃花河,围绕河水治污,他一直没有停止过呼吁。

在大力参与治水护水的同时,政协也将智慧汇聚到为青山护苍翠的建言中。

“山如碧玉水如镜,云在青天月在松。”这诗意的美景一直是缙云山的骄傲。然而,在近几十年的发展进程中,由于保护不到位,乱搭乱建、乱扔乱排的破坏行为使原本秀美天下的缙云山很受伤。

“加快制定完善缙云山旅游规划,对拆除的房屋用地和政府收回的宅基地进行生态修复”“从‘山水林田湖草’全方位发力,从地下到半空立体化打造提高森林覆盖率”……去年11月14日,市政协副主席谭家玲率相关专家、学者开展“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北碚行”活动。围绕缙云山如何复绿、擦亮名山品牌,市区政协委员们汇聚一堂,实招频出。

智绘城乡 推进美美与共

2018年9月的一天,南川区大观镇金龙村。

远处,青山隐隐,绿水迢迢;近前,一处处农家院落,房前绿树红花,庭院干净整洁。委员们漫步在洁净的乡间小道上,俨然置身于一幅清丽淡雅的田园风光画卷之中。

然而,从前的金龙村却是垃圾遍地、污水横流,村民连块活动场地都没有。

这次“农村生态宜居化建设”调研是市政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33个专题调研中的一个。市政协举五个专委会,八个市级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18个区县政协之力,开展了历时数月的系列专题调研。

“建议开展‘清洁美好乡村’行动,变‘一点美’为‘一片美’”“在乡村重点推进厕所革命、生活污水集中与分户处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使广大乡村净起来、绿起来、美起来”……深入的调研带来高质量的发言,在10月11日召开的市政协常委会议大会发言现场,委员们从不同角度为乡村振兴建言。

乡村振兴犹可待,城市品质亦可期。

依山而建的青石板路,盘根错节的黄桷树,青砖垒砌的老建筑……保留了传统历史风貌的弹子石老街和龙门浩老街与南滨路的繁华重叠,令委员们禁不住对“两江四岸”这道靓丽的风景点赞。然而滨江路沿线,城市“肋骨”般没有绿化的高架桥,岸线“疤痕”似的消落带又深深地刺痛着委员们的心。

在去年12月召开的市政协常委议政协商会上,委员们呼吁:城市建设还要在“绿”上下功夫,通过绿色植物、彩色林带扮靓重庆,突出重庆独特的山地立体地形;特别是在两江四岸的消落带区域,建议通过种植绿色植物美化岸边景观,减少刚性对抗建筑,增加亲水性;在打造两江四岸的同时,除了对老建筑修缮重建,还要注重文化植入,高品位规划建设,提升人文美,在大城与大气、精细与精致、集约与集成、品质和品位、超前性和系统性等方面做好文章。

聚焦产业 添力绿色发展

在去年渝东南和三峡库区片区政协座谈会上,如何利用生态资源,发展绿色产业成为与会人员最为关注的话题。

武隆县政协分享了利用生态资源实现旅游产业发展的经验,而同样拥有丰富资源的石柱县政协表示,石柱除了大风堡自然保护区通过旅游实现了生态产品部分增值外,其余生态林增值效应并不明显。

如何将自然资源转变为“货币财富”,为生态产业发展带来强劲动力?与会人员建议,大力发展生态环保产业,同时探索集体“山水林田湖”资源权制度改革,完善自然资源资产价格形成机制,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尤其要积极发展乡旅农业,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按照“农文旅结合、一二三产融合、政企农科金联动、产镇景一体”要求,大力发展以“山脉、水脉、文脉”为主线的乡旅经济,实现“城里人的山水田园梦、乡里人的现代乡村梦”。

智能化是产业升级的核心。去年,市政协经济委牵头开展“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调研,并在市政协常委会议上与市政府进行协商。调研组认为,大数据智能化不仅能让先发展起来的企业更加“集团化、合作化、专业化”,还能为后发展起来的企业提供“弯道超车”的空间。调研组建议,大数据智能化促产业转型发展的工作重点应是重点培育大数据智能化生态系统,集中打造智能芯片产业集群,加快推进传统制造业智能化改造。

一份份高质量的报告,一条条智慧的建言,汇聚为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绵绵之力。

滋养文化 提升底蕴气质

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不仅要外提“颜值”,更需内修“气质”。

气质来自文化的滋养。重庆不仅有各具特色的山水自然美,也有底蕴深厚的历史人文美。如何深入挖掘重庆本土历史文化,丰富重庆文化精神内涵?

2018年5月至8月,在市政协副主席周克勤率领下,文化文史和学习委组织委员就我市历史文化名镇保护利用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从渝西的松溉、白沙,到渝东南的濯水、龚滩,委员们的足迹遍及全市18个古镇:9次集中走访、8场座谈交流会,察看文物保护点300余处、提出意见建议200余条……这一场探寻历史之根、文化之魂的调研,处处充溢着委员们助力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的情怀。

“要围绕‘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建设,深入挖掘历史积淀形成人文精神美,打造出古镇特色美,形成文化与旅游相结合、历史与现代相辉映的特色产业,真正把历史文化名镇打造成一方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委员们达成如是共识。

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需要历史文化的滋养,更需要生态文化的培育。

在南岸区珊瑚实验小学,绿色温馨的校园环境,随处可见的环保宣传标识和太阳能路灯、智能垃圾分类回收机等吸引着参加市政协常委监督性视察的委员们的目光。委员们认为,通过绿色管理、绿色环境、绿色教育、绿色生活来引导师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价值观,是拓展生态文化建设路径的有效举措。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培育绿色生活理念,使生态文化真正化为群众生活的点点滴滴。

委员们相信,文化繁盛、观念更新,重庆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建设底蕴才会更深厚。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