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建议
孙开武委员(石柱县政协主席)
把高铁建起来
尽快启动万州至黔江一线的高速铁路建设前期工作,将该条线路纳入我市铁路中长期规划,争取在2020年启动施工。如果打通这一重要节点,周边高铁线路如郑万线、渝西线、渝湘线都将于此交汇并形成区域交通大动脉,石柱也将享受高铁所带来的便利,这将大大加速沿线区县的经济社会发展。(王野/文 赵军/图)
夏小敏委员(渝北区政协副主席、民盟渝北区委会主委)
防范扶贫产业风险
进一步加强扶贫产业选择指导,从贫困地区自然禀赋、农户经济能力、技能发展水平等情况出发,避免盲从、跟风,单一发展。扶贫干部要放宽眼界,有目的地引导扶贫产业错位、错季发展,精准发展特色产业项目,有计划培育、延长产业链和价值链,让群众融入农产品分级、包装、加工、销售等环节,分享产业链中的增值收益,提高单一产业发展抗风险能力。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手段,为扶贫产业发展提供信息服务水平。(赵军 文/图)
李攀富委员(渝北区科协主席)
校企共育技能人才
推进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创新型技能人才,首先要通过成立专门的校企合作管理机构,统筹搭建校企合作平台,结合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布局,进行校企合作统一规划。其次实施校企合作资格制度,争取将顶岗实习纳入《劳动法》保护范围,制定激励政策,鼓励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此外,还要加大对校企合作的资金投入力度。(黄笛森/文 冯亚宏/图)
刘玉霞委员(巴南区鱼洞第二小学校党委书记、校长)
推进“三点半课堂”
为解决中小学校下午三点半、四点半放学后,家长无法按时接管孩子的问题,建议市政府全面推进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敦促尚未开展此项工作的区县政府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和“财政补贴”的方式,对参与学校、单位和教师给予适当的资金补贴,加大与家长沟通协商,全力推进此项工作在全市顺利开展,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进一步增强教育服务能力,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凌云/文 王加喜/图)
彭 健委员(重庆读山艺术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串起南山文化旅游产业链
南山一直号称“山城花冠”“主城肺叶”,生态良好,文化资源丰富。建议将“绿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中,以大南山文化为载体,群策群力调整业态,做好整体规划,把已成形的南滨路长嘉汇弹子石老街、龙门浩老街、“壹华里”风情街、读山艺术中心、南之山书店、抗战遗址博物馆,以及即将建设的茶园文化艺术中心、广阳故事基地等组成一条文化全域旅游产业链,以成熟业态驱动其他业态,发挥地域优势,打造大南山文化旅游产业链。(刘雨/文 冯亚宏/图)
王 勇委员(北京渝都仁和餐饮有限公司董事长)
打造农村特色产业
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是促进农民稳定增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远之策。建议围绕打造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大力推进商标富农战略实施,积极引导涉农企业、行业协会深入挖掘地域特色农产品历史文化价值,积极帮助申请注册地理标志商标;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补齐农业精深加工短板,有效植入“旅游+”“生态+”“文化+”等模式,打造一批集创意农业、农事体验、研学旅游、健康养老于一体的精致农业园区和精品观光线路,把地方特色产品做成乡村振兴增收大产业。(向伟/文 杨刚/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