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9年01月27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市政协五届二次会议特别报道
版面翻页
市政协五届二次会议特别报道
04

提颜质绘山水画卷 增气质铸巴渝神韵

市政协五届二次会议举行“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专题记者会

生态文明是千年大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的深切关怀和殷切期望。重庆的天蓝、地绿、水清,我们应该如何守护?1月26日下午,市政协五届二次会议举行专题记者会,5位来自不同界别的委员分别从山水自然美、人文精神美、城乡特色美、产业素质美四方面直抒胸臆、建言献策。

吴波委员:

绘亮山城“主轴”风景

重庆,“山、水、城、桥”相互辉映,是著名的山城、江城,主城“两江四岸”是城市发展的主轴。如何加快推进“两江四岸”治理,让广大群众享受更多绿色生态福祉?

以水为脉,以绿为底,以文为魂,在精细、精致、精品上下功夫,研究出台《主城区“两江四岸”规划建设管理办法》,完善“两江四岸”规划建设,做好“山水文章”。

按照“市区同责”要求,督促落实工作责任,进一步理顺工作机制,建立市区联席会议制度,强化沟通交流,高效推进治理专项工作。

以打造重庆夜景新形象为契机,重点打造山清水秀生态带、立体城市景观带、便捷共享游憩带、人文荟萃风貌带,化解滨河灯饰碎片化、低端化和孤岛化矛盾,彰显重庆历史文化名城、山水美丽之城的丰富底蕴,带动“两江四岸”消费产业提档升级。

因地制宜开展岸线消落带治理工作,做好立体绿化和景观工程,打造亲水平台,提高市民获得感。“四态”融合提升滨江城市功能。在生态方面,推进广阳岛国际休闲旅游岛建设,重塑生态走廊。在文态方面,充分展示文创活态。在形态方面,建设风貌整体设计,体现江山一体。在业态方面,发展高端商贸、文化创意、科技创新、旅游休闲等高端服务业,塑造多元文化、开放创新的现代化大都市形象。

谭小兵委员:

唱响重庆人文精神

重庆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灿烂的巴渝文化,重庆人文精神的精髓也浸蕴在巴渝先民遗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充分挖掘历史文化遗存,传承好重庆人文精神对将习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落实到重庆大地上起到重要作用。

注重挖掘坚韧质朴的精神。《川江号子》《大禹治水》《走马镇民间故事》、重庆漆器、木版年画等无不深刻反映了重庆地域环境与人文历史,直观展现了重庆人民坚韧不拔、朴素劳动的人文精神。

注重挖掘忠勇爱国的精神。《巴将军传说》《大明忠烈秦良玉》等民间故事折射出了忠勇爱国的重庆人文精神,时刻激烈着每一个重庆人建设家乡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注重挖掘宽厚包容的精神。涪陵《御锣》、酉阳《面具阳戏》、开州《巫舞》、秀山《辰河戏》等非遗文化,世代传承,无不体现重庆人的宽厚包容。

注重挖掘热情豪放的精神。蜚声中外的《铜梁龙舞》,热腾腾、火辣辣的《重庆火锅》等时刻彰显出重庆人热情豪放的“耿直”性格。

注重挖掘求实创新的精神。活跃在巴渝大地的民间吹打、川剧、摆手舞、花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时代变迁而变革;重庆剪纸作为非遗代表作之一,其应用范围涉及礼品装饰、广告宣传、插图、书签诸多方面;各地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基础,举办了形式多样的庙会、旅游节,这些无不彰显出求实创新的人文精神。

刘保国委员:

治污靓房乡愁悠悠

安居才能乐业,乐业才能兴邦。治理农村人居环境必须坚持走生态美、环境优、百姓富的绿色发展之路。

加快推进多规合一,统筹绘制美好蓝图。注重以规划化人、用环境造人,推动建筑师、规划师、工程师“三师”下乡,用规划宣传引导老百姓;注重凸显“乡土”味道,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不断完善机制、强化治理保障体系。坚持典型引路,引导治理工作由“要我建、要我改”向“我要建、我要改”转变;探索市场化的建管机制,确保各类设施建得起、用得上、管得好;将村民保洁责任写入村规民约。

坚持以点带面,抓好试点示范。以人口聚居区、流动人口密集区的“五沿”(沿高铁两线、沿江河两岸、沿高速两旁、沿城郊环线、沿旅游景区周边等)区域先行先试,实施“十百千万”工程,探索形成“五改”“五清”“五治”的典型示范模式。

坚持产业支撑,不断巩固治理成果。结合我市地域特征,发展山地特色高效农业,重点发展柑橘、榨菜、中药材等产业。坚持农旅融合,紧贴农村抓旅游、围绕旅游做产业、做好旅游助宜居。

坚持脱贫攻坚,以“治环境”促“摘贫帽”。以治理贫困村“脏乱差”提振群众“精气神”,以“治污、靓房、美环境”为抓手,推进贫困村巴渝民宿、危房改造、庭院整治和垃圾治理。

唐世田委员:

守护江河长治久清

切实担当起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地涵养的责任,坚持共抓大保护,实行“三水共治”。

强化水质改善。充分运用挂牌督办、区域限批、追责问责等手段,推进黑臭水体治理,建立健全长治久清机制,基本消除劣V类水体;将河流水质改善与污染防治、工程建设与生态修复相结合,完善项目融资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河流治理、水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发挥好河长制APP、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公众号等网络信息作用,定期收集、整理、研究、解决相关问题。

推进生活污水“厂网一体化”建设。注重项目配套服务,将乡镇级污水处理服务费和二、三级管网建设运维费统一纳入财政预算;加快完成污水处理设施的技改工作,运用新技术,实现无害化处理。

防止农业面源污染。制定有机肥生产和使用的激励政策和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政策,完善循环农业发展、财政贴息、政府购买等政策;发挥重庆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研究力量,注重资源化利用技术及模式的推广,实现更多方面的生态循环。

做好大数据分析与管理。依托重庆市生态环境空间大数据平台,集成地表水、饮用水、黑臭水体及地下水等不同水体的历史信息、地理信息、监测数据、统计分析等信息,为重庆市水环境系统化管理提供保障。

易小光委员:

创新引领绿色制造

产业素质美是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的重要环节,是落实国家绿色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是重庆产业提质增效的重要选择。

全面推进产业生态化发展。从企业层面看,鼓励利用绿色技术实现清洁生产,突出绿色制造;从产业链层面看,通过技术创新打通产业链延伸中的关键节点,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性;从结构层面看,加快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发展;从布局层面看,引导相互关联的生产要素企业向园区集中,提升产业园区和产业集聚的综合水平。

推进产业园区循环化建设与改造。鼓励企业参与联合建设环保设施,实现设施共建共享;完善企业环保考评机制,引导入园企业生态生产;鼓励创建国家级、市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确保园区绿色生产达标。

发挥科技创新在产业生态化中的促进作用。引导企业研发清洁生产、废弃物循环利用、污染处理等技术,着力提高工艺水平;整合科技资源,开展产品创新、技术创新、业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引领生态产业化;探索政府、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新模式,带动产业生态化。

完善产业生态化制度保障。加强生态产品价格指导,引入绿色财税政策,给予相应补贴;建立产业生态化水平评价体系,不断改进和完善产业生态化。(龚伟 摄)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