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9年01月30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市政协五届二次会议特别报道
版面翻页
市政协五届二次会议特别报道
02

聚焦高质量 发出好声音

—— 市政协五届二次会议大会发言摘登

杨 虹 民盟市委会秘书长

要把文脉“留”下来。建立文脉传承台账,从保护历史文化名镇、传统风貌街区、历史建筑和工业遗产着手,留住历史文化之“根”。以打造品质城市为目标,做好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让文化元素有机融入规划建设之中,让重庆的史、诗、文有物有形,更具魅力。

要把文脉“露”出来。着力打造主城十八梯等传统风貌街区。尊重城市文脉肌理,打造富有生命力的山城水城建筑艺术精品。推出一批体现巴渝文化雕塑、文化墙,展现巴渝风貌、人文特色的城市空间。

要把文脉“串”起来。利用山城特有的梯坎、坡道、街巷作“慢道”“便道”,串接好马鞍山、上清寺、李子坝等历史街区、传统文化风貌区、古文化遗址,发挥文脉“倍增”效应。着力打造“两江四岸”轴线,将洪崖洞、朝天门、江北嘴、南滨路、磁器口、湖广会馆等连成面,着力展现“重庆记忆”。

要把文脉“靓”起来。以红岩精神为核心,整合历史文化、岸线资源,打造一批富有重庆历史文化特色的文旅产品。以纸媒展示、网络外宣,以及独具特色的旅游观光巴士等为载体,打好“人文牌”。创办市民文化艺术节,开展“重庆与世界·文化嘉年华”等对外文化交流活动。

 

黄 硕 民进市委会专职副主委

当今社会,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科技创新能力重要标志。目前,重庆已成为全国重要的机器人生产基地之一。但是,还是有一些不足之处:部分关键零部件不符合标准要求,降低了整机的安全、可靠性;研发机构和力量相对分散,一些引进的人才团队未能实际落地;对智能机器人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和针对性有差距,在引进企业、项目和人才时面临的竞争压力较大;部分企业受资金影响,智能化改造意愿不强。

建议:加强智能机器人标准研制、验证和应用。引进国际标准组织,推动建立教育机器人国家工程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制定智能机器人产业急需的地方标准,提升我市智能机器人产品的整体质量和水准。充分发挥我市智能机器人企业个性定制、服务及时、成本合理的优势,重视新一代工业机器人的开发和产业化工作,研发更多符合中小企业需要的智能机器人及集成产品。将磨抛机器人、安防机器人等具有技术基础和市场前景的机器人产品纳入产业化发展支持计划,推动我市智能机器人产业形成新的增长点。继续执行高端人才引进政策,加强中端和实用人才的引进,加大本土人才的培养力度。

 

吴 辉 市政协经济委副主任,市财政局副局长

建设三峡新船闸,畅通水运主通道;支持成渝、达万宜线扩能改造,推动东环线及站场建设,完善铁路线网,争取铁路运价优惠;鼓励铁路进厂进园,完善航空铁路公路集疏运设施,支持多式联运升级改造;完善物流园区规划,探索设立城市配送车辆专用通道和专门卸货区。

加快形成以 “三基地三港区”为枢纽,以物流园、分拨中心等为区域中心,以智能快件箱、公共取送点等为末端网点的三级城市物流网络;加快农村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扩大“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

支持企业对物流设施进行专业化、标准化和绿色化改造,鼓励建立托盘循环共用系统;引导大型制造与物流企业进行自动化、智能化改造;推动口岸信息互联互通,实现进出口货物快速通关。

加强“单一窗口”与银行、保险、民航、铁路、港口等相关行业机构合作对接,共建跨境贸易大数据平台;鼓励龙头企业建立行业物流信息平台。

支持多式联运、甩挂运输、共同配送、冷链物流、托盘共用等项目,降低物流生产成本;支持利用旧厂房、老仓库等建设物流设施,落实物流用地参照工业用地的地价政策。

 

熊新翔 重庆市总商会副会长,博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近年来,我市民营企业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有效促进了农民创业、农业增效和农村面貌改变,为全市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重要贡献。目前,我市民营企业在参与乡村产业振兴过程中,仍然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要素保障有待强化;三产融合发展不够紧密;农产品品牌建设较为滞后。

建议:建立完善全市统一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信息平台,深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解决涉农企业缺乏抵押物贷款难的问题。加快推进全市“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加大对“两权”抵押贷款的财政补偿力度。加大对龙头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经营组织管理者的培训,鼓励科研人员到企业任职兼职,完善知识产权入股、参与分红等激励机制,为企业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建立农业品牌产品的设计、研发、打造和运营联动机制,缩短品牌建成入市周期;发挥龙头企业品牌建设的引领示范效应,打造具有巴渝民俗文化底蕴、具有地域特征的特色农产品品牌,逐步扭转我市农业品牌小、散、弱的现状。支持“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为乡村产业振兴集聚更多力量。

 

杨开奎 九三学社市委会巡视员、专职副主委

在我市健康医疗大数据平台的建设和运营实践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一是数据意识欠缺,缺乏统一的数据共享机制和安全保障机制。二是管理分散化、碎片化,电子病历、结算与费用数据,人口与公共卫生数据等形成“数据孤岛”。三是人才匮乏。特别是既懂医学又懂大数据的复合型人才少之又少。

建议:以百姓需求为导向,建立健全健康大数据平台,让健康数据“多跑路”,让人民群众“少跑腿”。对不同医疗机构、医药企业、医保部门等资源和数据进行优化整合,加快建设全市统一、覆盖城乡、全民共享的健康大数据平台。以互联互通为前提,完善共享机制,组建市级健康医疗大数据工程中心,围绕数据采集、挖掘、应用与安全等关键问题开展协同攻关。设立市级健康医疗大数据专项基金,作为天使投资,支持培育创业项目。以梯次培养为手段,打造人才队伍。支持相关高校开设医疗健康大数据相关专业,积极申报相关学科的学位授权点,培养高层次人才。针对我市健康医疗行业大数据人才短缺问题,要逐步建立系统性培养体系,打造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队伍,可开展订单式联合培养。健全安全保障机制,明确利用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制度底线与法律边界,对数据采集、存储和使用加以必要约束,以审慎的态度维护数据安全。

廖红海 市侨联兼职副主席,新加坡绿科控股集团中国区总裁

当前海外华侨华人呈现新情况和新特点:一是经济实力快速增长,华商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二是聚集了众多的各行业、各领域、各学科的专业型和高端型人才。三是建立了良好的人脉资源。

建议:加大海外招贤引智力度,助力我市开放型人才高地建设。每年举办“一带一路”侨商组织年会,邀请世界各国华侨华人的专业人士、高级经营管理人才来重庆考察创业。加大海外招商引资力度,助力我市外向型产业高地建设。举办带有“侨”字品牌特色的“产业博览会”“经贸洽谈会”等活动,聚合侨界资金、技术、信息、项目等要素,让更多侨商侨企、海外华侨华人来渝投资兴业。充分发挥“民间外交”优势,助力我市“馆城线”高地建设。,搭建重庆与海外华侨华人所住在国和城市合作的桥梁,推动更多国家在重庆设立领事馆和代表处、促进更多国外城市与重庆结为友好城市、开通更多重庆直达友好城市的国际航线。

 

翁振杰 民建市委会副主委,重庆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弥补职业教育短板,将“工匠精神”融入我市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立完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结构体系,塑造学生精益求精、锲而不舍的工匠品质。深入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树立工匠情怀。

修订教育目标,注重学生关键能力培养。要立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将产业需求作为课程内容、过程、评价的设置标准和依据。

强化校企合作,加强企业对工匠能力的提升锻造。要把“校企合作”作为“工匠精神”塑造传承的重要载体,实现职业教育与市场、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要支持学校创新校企合作平台,发挥自身学科优势,加快研究成果转化速度,形成产学研一体化模式。

多形式多渠道宣传“工匠精神”典型事例,增强师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形成人人尊重和敬畏社会建设者和制造者的氛围,传承民族匠心,培养大国工匠。

 

王君成 市政协联络委副主任,江津区政协主席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愈加青睐乡村的田园风光,但在我市乡村旅游日益火热的当下,也逐渐显现出一些弊端和问题,比如:重“总规”轻“详规”、重“扶持”轻“监管”、重“产品”轻“精品”、重“游览”轻“体验”、重“模仿”轻“创造”、重“景观”轻“文化”、重“资本”轻“人才”、重“开发”轻“营销”等,从而影响了我市乡村旅游发展的整体质量。

建议:要坚持“规划先行、开发有序”的原则,把握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的要领,高立意、高起点、高标准编制乡村保护与旅游开发利用详细规划。要形成全方位的链式服务,让游客在观赏田园美景的同时享受到与都市一样便捷的现代化生活。要改变目前乡村旅游就是“尝尝农家饭,睡睡农家炕,走走田间路,看看田园风光”的单一模式,将旅游与农业生产、学习体验等项目有机结合。要注重地理环境,在村域文化上多下功夫,将不同的山水风貌、人文风情、服饰特色、饮食风格、建筑特点、生产方式、歌舞娱乐等,作为独特优势,实现“一乡一特、一村一品”。要借势造势,充分运用新媒体做好营销,搞好乡村形象宣传,捧红更多网红打卡目的地,全面开启重庆乡村旅游的“网红时代”。

 

 

涂 涛 民革市委会副主委

目前,我国人工智能研究机构和产业化公司主要分布在北京、深圳、杭州和上海,面对第三次技术革命,重庆有能力成为未来人工智能产业的全球焦点。

建议:搭建平台,扩大对外影响。建产业促进平台、编制产业引导规划,面向全球传递清晰信号,吸引多方创业者来渝发展,形成产业合作联盟。创建市场化、科学化的资本保障体系。建立完备的资本保障体系,引入市场化运作的基金管理公司参与政府产业引导基金管理,提升基金管理效率。推动产业、企业、人才、资本落地。合理规划专向基地(群),引入国内外先进企业,形成集聚规模效应。加强在渝学术机构、高校以及跨国公司在渝研发机构的交流互动,形成AI产业链条的集聚高地。开展前沿学术、基础技术、应用创新等交流活动。举办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学术峰会。创造良好的创新氛围。鼓励高校设立人工智能相关专业,加强AI专业人才培养。鼓励科技人员和高校教师、学生团体从事AI技术创新活动。面向华人华侨提供有竞争力的AI企业孵化政策,吸引海外成熟人才的回流。有效把握构建生态体系的关键点。建立公共计算平台或超算平台,为创业企业或中小企业提供研发硬件基础。加强出台扶持政策,加强对本地龙头AI企业的支持。

 

 

何 方 市政协社法委专职副主任

心理健康关乎人民群众幸福安康,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特别是在特殊人群、信访重点人员心理健康方面,更应该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建议:统筹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纳入政府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统筹规划、各司其职、形成合力。尽快启动心理卫生地方立法,出台心理咨询机构设置和服务标准,通过定期评估、网上公示等方式进行管理。在区县、乡镇、村(社区)建立心理咨询室、配备辅导人员,对社区居民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开通心理援助热线电话,利用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现代科技手段,为群众提供免费的心理服务。整合医院、高校人才资源,引导和发动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参与社会心理服务工作。将社会心理服务运行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对条件较差的地区给予适当的转移支付和专项资金补助,将抗精神病药物全部纳入医保报销目录。建立多元化资金筹措机制,完善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成本核算制度,积极开拓公益性事业投融资渠道,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引入社会组织长期参与此项工作。

 

何 勇 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副主任,市农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始终把农民群众作为农民合作社的主体,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争取群众支持和参与,引导农民以土地、资金等入股合作社,参与决策、参与发展、分享成果。

培养一批有情怀、懂市场、有经济头脑、组织能力强的带头人;建立长效机制,全覆盖培训现有合作社负责人、村“两委”负责人;引导社会能人、外出成功人士返乡创业,鼓励和支持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科技人员和大学生村官下乡领办合作社,示范带动农民合作社健康发展。

以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鼓励和支持农民合作社为农户提供专业化服务;紧扣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指导农民合作社走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路子,努力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支持合作社创建公用品牌,提升区域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坚决防止少数人或企业打着合作社的牌子,薅政策羊毛,损害农村集体经济和农民群众利益;建立和完善全市合作社数据库,加强跟踪管理和动态评估;探索推行合作社退出机制,对达不到要求的要及时依法强制注销;大力推行农民合作社诚信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发展水平。

 

刘苓玲 西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机器换人”必然会倒逼就业结构调整,从而使劳动者从低价值的劳动密集型生产岗位向高价值的技术密集型生产岗位转移,在这个转移过程中,需要做好就业的“加法”和“减法”。

建立健全新型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优化职业培训专业结构,着重培养具有机器人专业知识与相关行业知识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建立企业与高等学校的长效合作机制,从专业与课程设置、人才培养、互派学习、学生实训等方面拓展合作空间。

挖掘我市人力社保部门人力资源信息系统以及各大招聘网站的海量招聘数据,运用大数据分析方法,及时发布与人工智能、数字化、机器人等相关的就业岗位供求信息,减少高技能人员的职业搜寻成本与搜寻时间。

进一步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为失业人员提供从登记、培训、对接用人单位的一站式再就业服务。根据市场需求编写培训教材,指导求职人员参加职业技能鉴定或资格考试,使他们能够快速进入更高技能的新角色。

搭建全方位就业信息平台,运用大数据分析方法整合岗位信息,引导劳动力有序流动。

 

邓 琳 致公党市委会副主委,市民政局副局长

建议:建立多式联运的部门、地区联动协调机制,共同推进海船、江船和货运列车的运行衔接。增加水上穿梭巴士和转运拖车数量,为相关车船提供优先通过权。对长江货运船舶和内陆班列实施分类管理,对外贸集装箱货船和多式联运班列建立绿色通道。

统一口岸通关各类主体信息化系统、窗口数据交换平台的数据接口,便利开展进出口业务数据交换。积极推进跨部门、跨地区国际物流信息化建设,实现对多式联运集装箱货物的一次录单、自动识别、就地提货、直接放行和便捷换装。

制定适用水、陆、空多种运输方式的集装箱标准,探索推进“多式联运”托盘标准化,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控制物流管理过程,进一步提高运输效率。

建立支持保障、协调督查、绩效考核三位一体的多式联运支撑体系。培育和引进国际多式联运市场主体,推进多式联运物流相关人才支持计划,建立多式联运运行情况第三方评估机制,积极宣传重庆多式联运示范项目和相关政策措施。同时,将多式联运工作推进情况纳入政府督查范围和绩效考核,确保各项任务目标落实到位。

 

张 丹 重庆医科大学附一院急救科主任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30年,建立起覆盖全国、较为完善的紧急医学救援网络,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和紧急医学救援能力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与东部一线城市相比,我市急救医疗水平还有差距。主要表现在,法律法规对救助行为权益保障不够、院前急救专业化水平难以适应、急救需求财政投入不足,导致医院倒挂院前急救、公众急救培训亟待普及和提高等问题。

建议:要建立完善急救医疗法律法规保障机制,将《重庆市公众急救条例》纳入年度立法工作计划,为推进急救各项工作提供法律支撑。要健全重庆市统一的院前急救岗位资格认证体系,建立规范统一的急救培训模式,对120急救中心等机构赋予相应职责。要把急救事业经费列入本级政府年度财政预算,专项用于院前急救基础建设、运行及维护。要加大对公共场所的急救资源投入,在车站、学校、商场等公共场所配备符合国际标准的急救复苏设备(如体外自动除颤仪等),同时,加强急救技术的培训教育工作。要在公共场所举办宣传活动,加大宣传力度,形成良好社会氛围。针对重要行业和重点人群开展急救培训,对民警、消防员、出租车司机等从业人员,必须经过急救知识岗前培训,让其成为公众急救的“前沿哨所”。

 

王 昱 台盟市委会秘书长,北碚区副区长

近年来,我市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日益重视社会救助的兜底保障作用,但在具体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核查认定信息共享不足,低保兜底保障对象精准识别难;。二是救助对象人数较多,救助资金压力较大。

建议:进一步完善民政与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互查合作机制,加强居民家庭经济状况跨部门核对合作,不断提升社会救助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信息化水平。积极推动从国家层面统一规划建立核查比对系统,并实现部、省、市、区县、镇街五级联网。

争取中央进一步加大对我市困难群众救助资金的支持,进一步加强对扶贫资金的统筹力度,切实减轻因扶贫造成的资金压力。

着力推动各区县根据辖区社会救助服务事项、服务范围、对象数量以及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合理确定开展社会救助专职工作人员,逐步实现全市所有乡镇(街道)均有从事民政工作的专职人员,绝大多数乡镇(街道)都有专职从事社会救助工作的人员。同时,大力推动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强化社会参与、创新服务机制、拓展服务内容、提升服务效能,切实解决基层社会救助服务力量不足的问题。

任 竞 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副主任,重庆图书馆馆长

突出思想性和引领性,把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等重大主题融会贯通,发挥好激励、教育、塑造人的重要作用。

出台《重庆市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制定全民阅读综合评估指标体系,推动全民阅读标准化建设,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以图书馆为主体,构建覆盖城乡、功能完善、便捷高效的公共阅读网络。以出版单位、实体书店为主体,构建体系完备、图书齐全、购书方便的阅读市场网络。加快制定《扶持实体书店的实施意见》,支持民营书店做优做强,扶持一批小而精的特色书店。以民办公助、社会兴办的各类基层阅读示范点为补充,构建覆盖面广、种类多样、各具特色的便民阅读场所,推动24小时城市书房建设步伐,完善阅读服务网络,实现全民阅读均等化、便利化。

充分发挥文化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扶志”“扶智”的作用,通过在贫困地区开展有针对性的阅读活动,实现精准文化扶贫脱贫。保障特殊群体阅读权益,切实贯彻《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满足视障人群、老年人、少年儿童等群体的阅读需求。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