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赢绿水青山“保卫战”
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是总书记对重庆的殷殷嘱托,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市政府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市政协五届二次会议期间,委员们积极回应市委书记陈敏尔提出的“要聚焦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深度发力”的要求,围绕综合整治提升“两江四岸”“四山”环境踊跃建言献策,助力市委、市政府持续实施五大环保行动,打赢绿水青山保卫战。
乔 澍:强化交通污染治理
望着窗外灰蒙蒙的天空,乔澍委员的心情有点沉重:“今年的空气优良天数看来又要被扣除几天了……”
虽然近年来我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去年的空气优良天数达到316天,同比增长了13天,但来自环保部门的乔澍却还是心存隐忧:受不利气象和地理条件等因素影响,全市的空气质量污染形势依然严峻,“二次污染物产生的复合型大气污染较为突出,主城区和渝西部分地区面临夏秋季臭氧超标、冬春季PM2.5超标的双重压力!”
谁是影响大气环境质量的“罪魁祸首”?乔澍认为,就主城区而言,交通污染源当位居第一。他说,机动车保有量递增,加上山多、坡陡、路窄的地理特征,增加了重庆交通污染的排放负荷。“交通源在主城区‘贡献’了约82%的氮氧化物、51%的挥发性有机物、40%的颗粒物,汽车尾气中还包含碳氢类有机污染物,给臭氧的形成提供了大量前体物。”他拿出一组调研数据。
怎样打赢这一场蓝天保卫战?唐良智市长在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重点治理柴油货车污染”,这令乔澍心有戚戚焉。他说:“虽然柴油货车数量不多,但污染物‘贡献’多!”
乔澍建议,强化重点区域柴油货车通行总量管控,结合实际制定高排放车辆限行办法,加大对闯限柴油货车扣分等处罚力度。严格实施国六新车排放标准,通过政策鼓励和限行措施等引导柴油车治理改造。还要加大在用柴油货车道路抽检力度,畅通生态环境部门检测取证、公安交管部门实施处罚、交通运输部门监管维修的联合监管执法模式。
“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推动城区公交、出租车纯电动化。”乔澍还认为,主城区公交车虽总量不大,但因使用天然气为燃料,且运行时间长、里程长,产生了主城交通污染40%以上的氮氧化物。“氮氧化物是生成臭氧的前体反应物,而夏秋季臭氧超标已成为影响我市空气质量的重要原因。”
在他看来,结合国际国内先进经验,推动公交、出租车纯电动化是降低城市交通污染负荷的有效方式,也是趋势。但由于一些客观原因,该项工作在我市仍较为滞后,他建议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出台鼓励政策,加大主城区推广纯电动公交车、出租车等补贴力度。
王光强:加快黑臭水体整治
“每条河流都有了河长,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总体为优……”尽管我市实施碧水行动以来取得了喜人成绩,但来自环保企业的王光强委员还是想就城市黑臭水体综合整治这个倍受关注的问题发发声。
去年,王光强围绕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情况进行了调研,发现仍然存在控源截流、内源治理、管网管理机制建设不完善,污水整治处理不到位等问题。
“首先要摸清病因”,王光强建议为“两江四岸”流域水体“精准把脉”,对水体水质水量、排污口、岸带等基本情况进行调查,识别违法排污口;对流域范围内可能影响水体水质的因素,包括城市建成区排水管网现状,面源、点源、内源等污染源及水文、岸线等环境条件进行调查。
王光强认为,黑臭水体是“黑臭在水里,问题在岸上,关键在排口,核心在管网”。“控源截流,排口先行!”他提出:通过采取截流纳管和城市面源污染控制等措施,防止外来污水和污物排入城市水体。通过沿江铺设截流管或合理设置提升泵站等方式,将污水全部纳入污水收集和处理系统。通过建设下凹绿地透水铺装、缓冲带和生态护岸、路边植被浅沟、植被截污等方式,实现城市面源污染的控制。
水体污染来源错综复杂,黑臭水体治理是复杂的系统工程。王光强强调建立水污染治理长效机制,打好长治久清的持久战。他说,首先应建立综合监管平台一体化机制,构建集政府部门、学校、科研院所、社会组织等为主体的多位一体综合观测体系,同时利用卫星遥感、云平台、地理信息系统等先进技术,构建观测数据快速获取,高效处理,具有集成分析与综合评估功能的监管平台。
“建立流域区域联合治污协作机制”,王光强还建议健全流域区域污染治理协调机制,完善江岸统筹的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机制,做好两江四岸污染防治工作,防止新的环境污染。
孔庆明:解决农村面源污染
让广袤农村成为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家园,这不仅是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美好愿景,也是委员情之所牵,心之所系。“推动城乡各美其美、美美与共”,陈敏尔书记的一番话,也令孔庆明委员陷入了深思: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重庆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的重要实践,我们在这方面还有哪些难题尚未攻克?
全市化肥年使用量约96.2万吨,利用率仅为36.5%,农药使用量7619.91吨,利用率仅为38%;全市约2500万吨养殖粪污直排环境……调研中获取的一组组触目惊心的数据拨动着孔庆明的神经,他忍不住大声疾呼:“农村面源污染还是重庆大部分农村地区存在的突出问题!”
针对化肥农药污染防控不足的问题,孔庆明建议,加大实施化肥农药“负增长”行动力度。“要加大农企合作推广配方肥”,他认为,应深化农企合作,支持企业示范,推广配方肥专卖门店和智能配肥站;探索配方肥、有机肥料、水溶肥料、高效肥、缓释肥料等物化补助模式,推行差额补贴,引导农民使用配方肥。
孔庆明还力主推广新型综合防治技术,减少亩均农药使用量。他建议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如引进、推广应用生物农药;推广农艺综合防治技术,如调整作物品种,优化作物品种布局;推广机械物理防治法,如安装各类杀虫灯、捕食螨等。
“应构建综合治理、生态养殖的新思路”。孔庆明提出,应构建良好的畜禽养殖业污染管理机制,农业部门要加强对污染的事中控制和事前预防,推广无公害种养殖生产模式,推广和发展立体农业。积极探索畜禽养殖粪污利用新途径,继续采取种养循环、粪污自处理、委托第三方处理等模式开展规模化畜禽粪污综合资源化利用。还应强化畜禽养殖环境监管,以环评促进畜禽养殖产业布局合理有序,坚决否决或劝退不符合选址或不合理的规模养殖场,严格查处养殖户环境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