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履职日”
这是年前的一天,1月28日中午1点多,虽然右眼有点发炎,但我顾不上去医院,因为这天是我的“履职日”——在石桥铺街道石杨一社区委员工作室,有近20位老朋友正盼着我。
在过去3年多时间里,每个星期,无论刮风下雨,我和工作室其余2名委员总是如期赴约。我们用这样的坚守,换来了社区居民的信任,更换来了老旧小区的勃勃生机。
下午2点整,在社区居委会大会议室里,我刚到,近20位社区楼栋长和居民代表便忍不住鼓起掌来,一声声“感谢”不断。很多居民至今不敢相信,就在上个月,困扰辖区居民40多年的老旧小区两大难题彻底解决了。这正是委员工作室3名委员为民鼓与呼的结果。
石杨一社区的红阳佳苑小区是一个建成于上世纪70年代的老旧小区,规划、配套设施十分落后,消防设施欠缺、下排管网年久失修,尤其是近年来受附近建筑工程施工放炮影响,小区受震出现轻微塌陷现象,下水管道常常堵塞。这些问题,小则干扰居民正常生活,大则威胁生命、财产安全。
去年,我们在社区开展调研时,小区业委会主任黄孃孃便拉着我们到多个现场查看,反映了这两个大问题。
“事关众多居民的安全和幸福,不能拖。”我们迅速将问题反映到了区政协和相关部门,积极建言献策、协调解决。功夫不负有心人,红阳佳苑小区消防整改和下水管道整改两大问题,得到区级有关部门的重视,被列入2018年石杨一社区后进党组织整改项目清单,于2018年年底整改完成。
我们这个委员工作室建于2015年,是九龙坡区首批建立的委员工作室,得到群众大力支持和点赞。
委员工作室真这么给力?从当天的民意收集会可见一斑。
“张委员,每次你一来我们就特别高兴,心头有好多话要给你说。”因为委员尽心尽责,反映的诉求解决效果好、效率高,每次开会,居民代表和楼栋长都特别积极,不少居民甚至会自发调研,反映的问题数据详实,有理有据。
独生子女护理假制度、老旧社区用电安全、便民设施安装设置……短短40分钟的会,我就记下了8个诉求,个个都是居民关注的焦点。
结合城市卫生,有居民直指天桥上有人乱撒尿、丢垃圾、吐痰等乱象。“清洁工人真的很辛苦,市民素质还有待提高啊。”
大家对便民设施的关注度很高,一提到陈家坪长途汽车站旁的地通道,多位居民反映,地通道上下50多级台阶,竟然没有电梯和无障碍通道,车站旅客行李多,老人小孩多数要用轮椅推车,太不方便了。“我就帮一位老人抬过推孙子的婴儿车,光是抬下去就一身汗。”
提到小孩,周朝英阿姨忍不住为石桥铺小学门口人行道变成“车停道”担心。“这么多娃儿,在车子中穿来穿去,实在不安全,希望交警部门和市政部门能联合执法。”
会议结束后,我又和几位居民代表到了几个问题现场进行查看。
在社区楼下,乱停乱放的车辆挤满了本就只有两车道的支路,其中还不乏几辆“僵尸车”。“委员,我们社区门口长期被乱停乱放的车堵起,居民来办事都要绕着车走。”委员随即用手机拍下现场画面。
在陈家坪长途汽车站旁的地通道,委员和居民代表一起数着两边的台阶。“地通道太深了,下一坡要经过三段台阶,每一段17步,一共是51步。”“台阶有点窄,改造一半装电梯,步行部分会不会太窄了?”“只需要一个窄窄的无障碍通道,也能解决问题,拖行李和手推车就能省力很多。”
一边商量着解决问题的方案,我一边和大家分享解答不同诉求所涉及的相关政策。“请大家放心,只要依法依规,相信政府,这些问题都能一一得到解决的。”
基层社区委员工作室的建立,是区政协在体制机制创新、履职平台创新上的新探索。委员利用工作室这一联系服务群众的平台,整合各种资源“抱团履职”,能更好地了解民意、化解民忧、关注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