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9年02月22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春秋
版面翻页
春秋
03

艺林廋语 (之五)

□ 作者 东方隈

王尔鉴其人

王尔鉴(1703-1766年),字熊峰,河南卢氏人,雍正八年进士。乾隆十六年调重庆降补为巴县知县。闲暇喜好文章诗词书画。征文考献,创修县志。自乾隆十八年王尔鉴被罢官至二十年复任,他再续前文,于乾隆二十五年(1761年)修成《巴县志》。历史上《巴县志》有三部,一部是王尔鉴修的乾隆《巴县志》;一部是清同治《巴县志》;一部是向楚编民国《巴县志》。王志为后人引用最多。王尔鉴少年聪慧,青年致仕,雍正五年(1727年),24岁即担任山东邹县县令,雍正八年(1730年)考中进士,任知邹县。《邹县志·王尔鉴》记载:“在邹六年,有断才,多惠政,尝手一编静坐堂,皇民争讼者即为讯断,士有请业者,反复讲解。岁适大旱,独步峄山祈雨,在途跪拜,观者感泣,俄倾雨集,岁则大熟。公余之暇,流览山水,于峄山遍种桃花,尤多题咏,题有《咏峄山种桃花》《峄山二十四景诗》等,至今传为美谈,犹有能道其轶事者。”乾隆十六年(1751年),王尔鉴贬降巴县县令,他在《巴县志·卷六》中自称:“河南卢氏,进士,乾隆十六年任,始修县志,乾隆十八年,因公引见代任袁锡夔,二十一年袁锡夔卓异行,见后历署他任,王尔鉴复以营山任兼署巴邑续修县志,乾隆二十五年十一月告竣。”其中是说他于乾隆十八年调任营山县令,乾隆二十一年又返兼巴县县令,个中原由未讲。据传,他在乾隆十六至十八年中,因重修巴县衙门,规格超过府衙、道台而惹怨,并将五代后蜀国君孟昶的戒石铭:“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刻于大堂立匾上,表达了他的为官之道,大有不随世俗的气势,府官以“派累民间,先声狼藉,不尚节俭”之名将其调离首县,也算是一种戒示。王尔鉴公务之余,手不释卷,善书工诗,著有《友于堂四书文稿》2卷、《东诗草》8卷、《巴蜀诗草》20卷、《棣萼吟》1卷,主编《黔江县志》4卷、《巴县志》17卷撰《古文》1卷、《尺牍》若干卷,著作颇丰。王尔鉴擅长书法,有作品被收录于益州书画录。王尔鉴公务之余,到过辖内大佛寺、佛图关、白市驿等游览,留下了大量诗歌,诸如《大佛崖》诗曰:“静域凌霄汉,高深一览中。江流天地转,山泛水云空。石像生苔绿,崖花落照红。禅关何处叩,拂壁度秋风。”《龙门皓月》诗曰:“石破天开处,龙行俨禹门。魄宁生月窟,月自耀云根。雪浪盘今古,冰轮变晓昏。临风登彼岸,涂后有遗村。”王尔鉴写九龙坡最著名的是《自佛图关夜行至白市驿》,记载有一次他出发去白市驿,因为在佛图关的摩崖上刊刻诗词,耽误到暮色降临,只好猛赶五十里夜路。路上仆人嘲笑、轿夫嗔怪,但他却悠闲地欣赏沿途风光。诗中“时断时续听溪声,若隐若现看云树”,就写出了他一路所见的美景和怡然自得的心境。

 

周开丰笔下的石桥铺

石桥铺位处长江、嘉陵江交汇的腹地中心,地势平坦宽阔,距渝中区仅10公里,1935年划属重庆市第一区。后属于沙坪坝区管辖,1995年3月区划调整属九龙坡区行政区域。在古代诗人关于石桥铺咏赞的诗歌中,当数周开丰的诗最著名。“烟滞笼疏松,雨飞接断虹。前山秋色晚,船泊可桥东。”(《宿石桥铺为友人题画回文》)周开丰,字骏声,号梅崖,著名乡贤。为康熙五十九年举人,官至福建龙岩州州同,与王尔鉴、龙为霖等结交甚密,任东川书院主讲。尤其是王尔鉴篆修《巴县志》,周开丰修订搜辑之功甚巨,他的《巴渝十二景》《古迹十二首》等诗相当著名。这首《宿石桥铺为友人题画回文》当是周开丰为友人题画后所作回文诗,反映了秋雨烟笼疏松的情景。“回文诗,回复读之,皆歌而成文也。”如著名的陆龟蒙《回文》:“静烟临碧树,残雪背晴楼。冷天侵极戍,寒月对行舟。”周开丰的这首回文诗让我们想象这样一幅巴渝西郊烟雨图:在清澈明镜般的桃花溪,诗人泛舟游览,兴尽停舟可桥之东,秋雨淋漓,夜幕长烟笼罩,有“秋水共长天一色”般的美景。周开丰的诗歌雄浑、豪迈,尤善状物。他的《宿石桥铺》诗若与巴渝十二景的《佛图夜雨》及《佛图关》诗联系起来,更拓宽了诗画的境界,更加富有魅力。“雄关临二水,天险讵能图。”(《佛图关》)。“胜地雄关重,灵迹宝气储。江潜通小有,石略表虚无。夜碎如珠屑,朝凝信玉肤。”(《佛图夜雨》)秋日的佛图山色与石桥烟雨连在一起,就是一幅旷朗清新的山水画卷。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