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9年03月05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2019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版面翻页
2019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04

建言三千里 议政一网牵

委员圈点“网络议政和远程协商”

如何发挥互联网优势,凝聚奋进正能量,寻求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政协面临的一项新课题。2018年,全国政协积极探索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使其成为了政协委员履职的新方式。

令住渝全国政协委员们欣喜的是,在2019全国两会召开前夕,重庆首次成为全国政协远程协商的分会场。令住渝全国政协委员们更加振奋的是,汪洋主席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开幕会上所作工作报告继续提出:“运用互联网优势,完善委员移动履职平台功能,开好远程协商会和网络讨论会,释放专门协商机构的潜能和效能。”带着新的思考,住渝全国政协委员对网络议政、远程协商有了更多期待。

 

住渝全国政协委员丁时勇

扩大远程协商“朋友圈”

本报北京讯 (特派记者 张异 文/图) 3月3日下午,北京人民大会堂, 住渝全国政协委员、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主任丁时勇全神贯注地聆听着汪洋主席代表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所作的工作报告。当听到汪洋主席讲到2018年全国政协召开了两次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会,同时在部署2019年的工作任务时也明确要求运用网络议政远程协商等形式时,他特地拿出笔,在报告上作了标注。

“网络议政、远程协商是全国政协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开拓协商民主渠道和平台的重要创新和举措。”丁时勇举例道,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虽然有力地提升了委员参政议政的主动性、积极性,但由于每次参会的委员数量有限,协商效果受到一定制约,因此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远程协商成为了一种必然。

“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作为政协协商民主的新形式,有利于提升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能力和效率,更好地发挥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机构的作用。” 丁时勇认为,网络议政、远程协商实践探索的时间虽不长,但成效显著,也积累了宝贵经验。他建议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从四个方面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相关工作:一是在确立协商议题前,应广泛凝聚委员智慧,充分征求与议题相关单位的意见建议,确保选题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二是在协商议题初步确立后,采取委员自愿报名的方式,提前了解掌握委员对相关议题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如果报名委员达不到设定的最低人数,有必要对相关题目做进一步取舍或进行必要的调整优化。三是在继续发挥政协专委会和民主党派牵头作用的同时,应进一步调动省级政协的积极性,使其认真组织本地区全国政协委员参与远程协商,发挥好全国政协委员的主体作用,并邀请地方参政议政能力强的政协委员参加,提升议政效果,扩大影响。四是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扩大远程协商频次,提升其在双周协商座谈会中的比重,不仅使参与协商的委员数量实现大幅增加,也能进一步增强委员履职尽责的意识。

 

住渝全国政协委员刘文贤

练好“触网”议政基本功

本报北京讯 (特派记者 张异 文/图) 3月2日下午,全国政协委员住地——北京会议中心。

匆匆放好行李,住渝全国政协委员、市政协副秘书长刘文贤便打开电视,关注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新闻发布会直播。

“网络议政和远程协商效果很好。”电视画面上,大会新闻发言人郭卫民回答记者关于“网络议政方式效果如何”现场提问时的答复,引起了刘文贤的共鸣。

上月20日,全国政协以“做好今年的工作,委员有话说”为主题在京召开了第三次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会,远在重庆分会场的刘文贤就提案减量提质以及积极探索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的路径和方法作了发言,所提建议得到了全国政协的回应。

“建言三千里,议政一网牵!”刘文贤认为,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会开启了智慧政协的新模式、新空间和新格局。

“最早提出‘网络议政远程协商’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全国政协自去年换届以来,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的要求,积极开展网络议政、远程协商的实践探索。”他清晰地记得,去年10月24日,全国政协第一次以“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网络议政、远程协商活动正式“亮相”。

“互联网的利用,客观上为政协委员了解民生、民情、民意创设了更多方式,也给委员履职提出了新要求。”刘文贤认为,网络议政、远程协商是不断丰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形式的有益探索,政协委员一定要练好“触网”基本功,“网一撒”收集社情民意,“键一敲”形成真知灼见,“手一点”参与协商议政,“键对键”与党委政府部门沟通交流。

对照汪洋主席关于提高政协工作质量的要求,刘文贤建议,实现网络议政和远程协商制度化、常态化,还需要多维度地探索和努力,如在委员履职平台开通视频直播、同步开展网络议政远程协商即时评论、适度扩大社会公众参与面以及提升互联网与政协履职的融合度。

此外,他还建议具体操作环节要注意增强远程协商的“四性”,即:预约发言,提升“代表性”;自由发言,更具“引导性”;问答环节,提升“互动性”;主题议政,提升“参与性”。

 

住渝全国政协委员黄燕苹

探寻提案“线上”新路径

本报北京讯讯 (特派记者 文博/文 张异/图) 电话沟通、邮件回复、文件函复……在住渝全国政协委员、民盟市委会专职副主委黄燕苹看来,这些传统的提案办理方式都远不及网络议政远程协商来得直接明了和简单高效。

3月3日下午,汪洋主席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开幕式上所作工作报告提及的“年委员”一词让黄燕苹记忆深刻。黄燕苹认为,要杜绝一年只开一次会的“年委员”现象,远程协商与网络议政是有效的破题之举。

早在2月20日,全国政协在京召开第三次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会。在重庆分会场,黄燕苹就作为参与者首次“触网”议政。现场发言、交流互动、网络议政、直播连线……远程协商多样即时的交流互动方式让她在欣喜之余也思考着,如何将这一开放型的创新举措应用到政协更多的工作中,实现委员履职的常态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政协成立65周年大会上指出,人民政协要“更加灵活、更为经常开展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探索网络议政、远程协商等新形式,提高协商实效”。黄燕苹认为,在提案工作方面,同样可以运用信息化的理念、方法和技术指导来推进,这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为此,她建议,要积极探索提案办理远程协商路径,建立“提、交、办、委员”四方共同参与、共同协商、彼此监督的互动交流新平台,让不同区域和不同方式的参与者实现“天涯若比邻”,通过即时互动的交流让头脑风暴碰撞出更多更好的思维火花,实现“众人拾柴火焰高”。“这对于拓展协商民主渠道、提高提案办理实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黄燕苹言语间透着欣喜。

 

 

住渝全国政协委员彭静

激活议政协商“双潜能”

本报北京讯 (特派记者 文博/文 王加喜/图) “节约、畅通、便捷,既节约时间也节约会议资源,沟通渠道畅通,即时回复便捷,就像委员履职的‘绿色通道’。”3月3日晚,住渝全国政协委员、重庆静昇律师事务所主任彭静就网络议政和远程协商议政话题接受记者采访,她形象生动的比喻让这一全国政协2018年履职创新亮点工作瞬间具象化起来。

2月20日,彭静在重庆分会场参加了全国政协召开的第三次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会。回忆起当时参会的情形,彭静依旧激动不已:“网络议政远程协商让政协履职的空间进一步扩大、时空距离进一步缩小,特别是互动氛围好,回应具有即时性,真正实现了协商面对面、互动零距离!”

而说起3月3日下午汪洋主席所作的全国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彭静对“把提高工作质量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这句话印象深刻,并对网络议政远程协商又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她直言,人民政协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要履行好新时代新使命新任务,就必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把协商民主贯穿履行职能全过程,积极探索网络议政、远程协商等新形式,不断完善履职功能,引导委员更广泛的参与,从而更好地激活委员参政议政和民主协商的双重潜能。

谈及如何运用好这一“绿色通道”,彭静认为,首先要从委员自身下功夫,“有的委员对这个平台可能还不够熟悉,要多学习,真正掌握好、运用好这一平台,发出好声音。”同时,她建议全国政协要定期梳理远程协商收集的问题和建议,及时向委员反馈办理进度,确保协商建言真正落地落实。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