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9年03月08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2019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版面翻页
2019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02

决胜脱贫攻坚 引领乡村振兴

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着力点。今年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所做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统筹衔接,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农民生活达到全面小康水平。

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抓好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扎实推进乡村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一条条实实在在的举措,显示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心与信心,更激发出住渝全国政协委员们讨论的热情。

 

住渝全国政协委员刘旗

做实美丽乡村 “文” 字文章

本报北京讯 (特派记者 张异 文/图) 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统筹衔接。再次引发住渝全国政协委员、市文旅委主任刘旗的思考:如何让农民口袋“鼓起来”,又能让百姓心情“乐起来”?

“精神文化领域有更多的满足感,乡村振兴才会有绵绵的源头活水和长久的精神支撑。”刘旗说,目前在文化和旅游部大力推动下,我国乡村文化服务设施不断完善、产品逐步丰富、水平日益提高、活力逐渐增强。

在调研中,刘旗发现,乡村文化建设还存在一些短板:一是文化建设重视不够,存在“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的现象。二是文化遗产保护不力,文物保护责任落实较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环境在减弱、传承人员在减少、传承水平待提高,乡愁乡风乡韵、人脉文脉根脉存在逐步弱化现象。三是文化服务效能不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与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没有实现无缝对接,存在服务内容不充分、形式较单一的问题。四是基层文化队伍不强,乡村文化队伍总量不足、配置不均衡,乡村文化工作力量薄弱。五是文化保障投入不足,乡村文化建设目前仍主要依靠中央和省区市级财政投入,文化活动缺乏经费支撑。

“乡村振兴、文化为魂。”刘旗认为,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应从五个方面发力。

“要守好传统文脉,加强乡村文化保护。”刘旗建议,国家层面应加强统筹,建立标准,开展乡村文化资源普查,建立形成乡村文化遗产资源目录。加强乡村文化遗产研究与挖掘,加大乡村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支持各地出台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文物建筑保护利用的政策。

“还要从人民需求,丰富乡村文化供给方面着手。”刘旗认为,应设立群众文艺创作专项扶持资金,从源头加强乡村公共服务产品的创作生产,把积极向上、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服务送到基层。从国家层面支持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加强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为广大乡村提供标准化、均等化的公共文化服务。

在助力百姓致富,扶持乡村文化产业方面,他建议坚持以市场化手段,充分用好各地乡村资源优势、特色优势、产业优势,积极鼓励各类社会资本和资金踊跃投资乡村文化产业,大力推动乡村文化资源、生态资源的开发利用,带动乡村农民增收和扶贫开发。

如何抓好关键环节,建强乡村文化队伍?刘旗希望从国家层面对乡镇(街道)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人员配置、培训、使用等进行明确。鼓励和吸引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到乡镇综合文化站工作,畅通临聘民间文艺人才为乡村文化事业服务渠道。

“对于强化政策保障,健全乡村文化机制,应以建立‘公共服务大数据管理服务平台’为抓手,尽快出台《公共数字文化项目融合创新发展实施方案》,从国家层面进一步明确农村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的财政投入、管理保障等责任。”关于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刘旗的思考仍在继续。

 

住渝全国政协委员李生龙

做强乡村振兴 “人” 字文章

本报北京讯 (特派记者 文博/文 王加喜/图)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2月19日,党中央国务院聚力“三农”问题,出台了本世纪以来第16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对此,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人民群众充满期待。

党政所需、群众所盼,正是政协委员的履职所向。“‘三农’是中国社会真正的‘四梁八柱’,今年乡村振兴的提案我就带来了2个。”住渝全国政协委员、民革市委会副主委、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李生龙说,3月5日,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相关部署又细又实,这么多好的政策要落实,具体交给谁来做,是他一直以来都在思考的问题。

当前,农村人力资源大量外流导致乡村“空心化”“空巢化”,业已成为“三农”发展和乡村振兴的瓶颈。要让农村活起来、富起来、美起来,李生龙把目光回归实践主体。“农民,来自乡村的原住民,生于斯、长于斯,他们才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要义。”为此,李生龙呼吁,要让返乡农民切实分享乡村振兴红利,进一步提升农民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建设、治理、受益的主体地位和干事兴业的责任意识。同时,要重塑思想文化认同,激发全体农民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乡村振兴强大的内生动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谈及提升农民群众自身“造血”能力路径,李生龙拿出广州恒大集团在贵州大方县的扶贫模式来举例,建言按照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体”培育思路,深入开展养殖、农产品加工、手工、家政、电商、烹饪等专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着力打造懂技术、熟操作、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型农民职业共同体”。

让归来燕安心筑巢安家,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也必不可少。“这就需要实施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李生龙微笑着解释,主要包括乡村交通、信息、水利、能源及法治环境等方面建设,拓展乡村信息网覆盖范围,建立城乡远程医疗协作平台,推动城市优质教育资源与乡村共享,只有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完善,教育、卫生等公共资源和服务到位,投资创业环境安定有序,才能让农村人力资源真正实现逐步回流……采访接近尾声,李生龙颔首远望,美丽乡村的画卷仿若就在眼前,“要让农民‘回得去、留得住、逐步能致富’,如此,乡村振兴战略才能真正落地见效。”他的话语间饱含对乡村振兴未来的深深期许。

 

住渝全国政协委员严琦

做好产业扶贫 “准” 字文章

本报北京讯 (特派记者 文博/文 王加喜/图) 3月6日,住渝全国政协委员、陶然居集团董事长严琦忆及赴京参会前夕到九龙坡白市驿镇考察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基地升级版的情形,依旧难掩激动之情,“我们希望对接渝东南酉秀黔彭地区的产业基地,探索产业扶贫的长效帮扶模式。” 这是一名成功企业家思行合一、回馈社会的责任担当。

扶贫,于严琦而言,已是一个老话题。在2016年、2018年全国两会上,她就提交了相关提案6件,针对发挥餐饮业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引导和扶持农产品品牌建设、培养 “三农”工作队伍等问题建言发声。而今,这名连任三届的全国政协委员,在现场聆听李克强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要求后,对扶贫又有了更多新思考。

扶贫扶长远,长远看产业。“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攻克‘难中之难、坚中之坚’的阶段,聚焦产业扶贫,尤其需要在‘准’字上下功夫。”结合具体实践和广泛调研中掌握的情况,严琦直言,首先要精准对接企业,企业资本下乡兴办脱贫项目是产业扶贫的一大引擎。如何让他们在农村安心留下、持久发力,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产权体系,才是企业长期留在农村发展的“定心丸”。

“要加快推进资产收益扶持制度建设,让企业有回报、可持续、可发展,让贫困户能参与、能融入、有收入。”在看待企业参与扶贫与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上,严琦抛出的观点思路清晰,企业参与精准扶贫,不是单纯的捐赠慈善行为,其本质是一种经济活动,必须尊重经济规律,精准对接市场。精准意味着必须按照市场需求发展特色产业,不是一哄而上,同时也要按照市场需求发挥好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因地制宜地选择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才能真正实现“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

“无心有力”的懒汉怎么扶?“无力有心”的贫困户怎么扶?“这就需要精准对接群众,形成产业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为无心者扶志,为无力者赋能。”严琦认为,针对“等靠要”的贫困人群,要着力在扶“志气、精神、骨头”上下功夫。针对脱贫意愿强烈的贫困户,扶贫资金的使用要更多地通过奖励、后补助方式向他们倾斜,一方面,要积极探索“扶贫龙头企业+村集体+贫困户”等扶贫模式,提升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以土地经营权确权入股开展资产收益扶贫,让无造血能力的贫困人口也能享受发展红利。

“只有做好‘准’字文章,才能更好推动产业扶贫,才能让贫困群众获得持续的发展机会,过上更美好的生活。”严琦的双眸中闪着希望的光芒。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