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
全国两会期间,“政协云媒”合作伙伴——《湘声报》与《重庆政协报》在北京就关于从国家层面推动武陵山片区旅游扶贫合作的联合提案进行了采访,两地部分全国政协委员围绕武陵山片区发展积极建言。
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政协主席 李微微:
武陵山片区有着奇山异水的秀美风光和多姿多彩的人文资源,开展跨省旅游扶贫合作前景十分广阔。加快推动武陵山片区旅游产业扶贫合作,可以把武陵山区的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让贫困群众共享发展红利。
当前,由于武陵山片区涉及到的省市县较多,发展情况不同,旅游配套资源也有较大差异,很难自发形成互利互补、互联互通的集聚带动效应。
建议从国家层面进一步推动武陵山片区旅游扶贫合作,支持打造武陵山片区国家生态公园,创建跨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和武陵山片区旅游开放崛起协作区,支持武陵山片区同等享受“三区三州”相关政策,打造旅游扶贫合作新格局。
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政协副主席 王新强:
在武陵山片区推动旅游扶贫合作,要齐心协力、协同作战、共同推进、共同发力。联合提案充分反映了武陵山片区百姓的呼声,把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让贫困群众共享发展红利,有现实的需要。
武陵山片区有发展旅游、特色产业的基础和优势,几大块连接起来,会形成一个旅游黄金带。在打造武陵山片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协同共进;在发展产业方面要下实功夫,形成“一盘棋”协同推动。
呼吁国家在资金、项目配套等方面给予倾斜,让政策力度更大一点。四省市政协要进一步加强协调联动,协同作战,突破难题。下一步,四省市在发展旅游产业方面,要超前考虑和谋划,保持生态优势。
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 刘 旗:
重庆市投入产业扶贫专项资金7000余万元,培育乡村旅游为龙头、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目前已将武陵山片区67个高山贫困村建设成为乡村旅游专业村,乡村旅游覆盖面积近100平方公里,覆盖人口13万人。2018年重庆武陵山片区七区县共计接待游客1.13亿人次,其中乡村旅游游客3546.94万人次,带动近20万贫困人口增收。同时,通过不断探索实践,武陵山片区涌现出了一批通过乡村旅游脱贫致富的典型范例,形成了景区带动型、农园依托型、能人带动型、“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典型模式。建议将旅游作为脱贫攻坚生力军,进一步实现武陵山片区旅游的跨越式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工商联副主席、陶然居集团董事长 严 琦:
武陵山片区旅游脱贫是必由之路。重庆市工商联(总商会)餐饮商会19家大型餐饮及产业供应企业深度参与武陵山片区旅游扶贫,组建重庆餐饮文化产业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抱团共谋转型发展的同时,也实现了共同扶持贫困地区发展的“集团式扶贫”效应。目前已在武隆仙女山投资10个多亿兴建仙女天街项目,把特色美食、旅游文化、生活休闲、高山蔬菜种植、农副产品加工和销售等概念融为一体,以项目带动当地产业转型升级,引领武隆度假旅游转型升级,为武陵山片区旅游脱贫出实招、兴实业。建议进一步明确思路和目标,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眼产业兴旺,实施龙头带动,推进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