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在群众中
—— 民盟渝中区委会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记
通讯员 张 靓
“俊昊,我们又见面啦!我们一起来打开这两个包裹好吗?来看看叔叔阿姨们给你带什么来了。”2月22日,重医儿童医院支部副主委黄曦与民盟渝中区委会工作人员一起如约来到贫困儿童小俊昊家,为孩子带去了学习生活用品,也带去了新学期的专业辅导计划安排。这是民盟渝中区委会华福巷社区“心理辅导工作站“新年的第一项工作。
新学期伊始,一直牵挂着小俊昊的民盟叔叔阿姨们,在春节后即着手为小俊昊即将开始的小学三年级下学期进行规划,走访了小俊昊的老师,了解小俊昊学习情况,并提出辅导建议。
作为城市中心的渝中区,社区服务一直是民盟渝中区委会社会服务工作的主阵地。近年来,民盟渝中区委会为了在社区服务工作上推陈出新,不断探索社会服务渠道,充分调动发挥盟员智力资源优势,在华福巷社区成立了“心理辅导工作站”,在街道建立了“王舒律师工作室”,支持盟员在社区落地生根,服务基层社会治理创新。
“心理辅导工作站”落地社区
早在2016年,在民盟渝中区委会的帮助下,盟员心理咨询师郭英结合自身专业优势,率先在石油路街道金银湾社区成立了“圆融心理咨询工作室”,从关爱失独家庭延伸至单亲贫困儿童家庭,郭英同工作室同事走街入户,给许多家庭带去了安慰和希望。随着心理咨询工作的展开,遇到的求助越来越多,各种年龄段人群、不同职业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都需要关注,民盟渝中区委会开始认识到心理健康对人生幸福、社会生产生活的影响越发凸显,简单的心理咨询疏导主要侧重于“治”,还要在“防”上多下功夫。
2018年7月18日,在民盟重庆市委员会社会服务处以及大溪沟街道党工委的支持下,民盟渝中区委会“心理辅导工作站”在大溪沟街道华福巷社区正式挂牌成立,这是民盟渝中区委会在社区建立的首个“心理辅导工作站”。
成立之初,工作站就应社区群众的要求,举办了一场以“快乐暑假·健康成长”为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社区30余名青少年在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带领下,通过“闪光的名字”“寻人签名”“海洋战队”等游戏,在认识自我的同时增进朋友之间的了解,引导青少年介绍自我,融入团队。活动中,一位意犹未尽的小朋友跑到老师身边悄悄说,“今天的活动太有趣了,好久都没这么高兴了,还认识了很多的朋友,我想还要继续参加后面的活动。”以此为契机,工作站相继组织了一系列后续活动,围绕“保护身体”“管理情绪”“思维导图”“想象记忆”等主题开展活动,让学生们在暑期两个月的时间里,每周都能与同龄人团队一起游戏活动,从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较高的学习能力,以更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投入新学期的学习生活中。
首创个人“律师工作室”
2018年9月29日,一面书写着“法律援助入人心 保驾护航为企业”的锦旗送到了“王舒律师工作室”负责人王舒手中。这面锦旗,浓缩了工作室成立一年多以来的点滴成果。
2017年7月14日,在渝中区政协、区司法局以及民盟渝中区委会的支持下,盟员王舒在渝中区朝天门街道成立了“王舒律师工作室”。这是该区首个以盟员个人名义命名的律师工作室。按照王舒的说法,其实出发点很简单,就是想为社会作点贡献,探索法治实践新路径,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新尝试。出于做律师的初心和盟员的责任感,让法律彰显公平,宣扬正能量,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法律的阳光。
“王舒律师工作室”自成立以来,积极参与街道的经济工作调研,审核各类合同、拟定规章制度、为经济工作提供法律保障。同时工作室会同街道办各科室走访辖区商会及楼宇企业,为朝天门街道依法行政工作提供专业法治支持,引导越来越多的居民养成有问题找法律的习惯。他们在代理辖区居民案件时,注重将矛盾化解纳入法治轨道,促进纠纷高效实质解决,努力实现案结事了人和。如在处理朝东路停车场交接事宜时,通过耐心向员工释法析理,细心引导群众理性依法表达利益诉求,促进了矛盾纠纷的妥善解决,得到街道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一年多来,“王舒律师工作室”开展法律咨询300余人次,参与调解民事纠纷100余件,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0余件,参与、举办法治教育讲座及大型普法活动30余次,制作普法宣传手册7000余份……
社区就是社会的缩影,党派成员深耕社区就是要在社区“生好根发好芽”。民盟渝中区委会通过“一站一室”两个平台,同街道和社区建立起长效联系机制,将社会服务的触角深深扎根到群众之中,创新开拓了社会服务的新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