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9年03月15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2019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版面翻页
2019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02

顺畅联动机制 实现协同共赢

全国政协委员聚焦长江经济带一体化发展

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个省市,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21%,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的40%。

2016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确立了长江经济带“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发展新格局。 “一轴”是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的核心作用,“两翼”分别指沪瑞和沪蓉南北两大运输通道,“三极”指的是长江三角洲、长江中游和成渝三个城市群,“多点”是指发挥三大城市群以外地级城市的支撑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长江经济带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守护好一江碧水”。如何将长江经济带打造成绿色的经济带、协调发展的经济带和生态环境共治的样本?今年全国两会期间,部分全国政协委员聚焦这一话题,提出了不少精彩观点与思考建言。

“对话长江”电视访谈现场 龚伟 摄

3月10日晚,来自长江上中下游的重庆、湖北、上海三个国家中心城市的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再次“对话长江”。

这是“湖北之声”第六次在全国两会采录这一访谈节目。今年,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持上中下游协同,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国家战略下,如何开启长江经济带更高质量的一体化发展进程,走出一条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互促共进的新路,成为摆在沿线各地面前的一道共同考题。对此,委员们给出了建设性的深入解答。

健全跨省协调联动机制

一江清水浩荡东流,离不开上中下游的协同保护。

如何通过构建顺畅的协作机制,实现流域差异化、一体化、协同化发展,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政协主席柯尊平表示,在国家层面应加强顶层设计,推进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同时,在地方层面建立健全跨区域、跨部门的协调联动机制。此外,还应加快立法进程,为实现长江大保护提供法律保障。

对于加强跨区域的协调联动机制,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政协副秘书长王济光深表认同:“应突出重点,建立长江经济带均衡有序发展的区域协调机制,形成整体预案和行动方案。同时,构建长江生态环保全覆盖无死角的全流域、全过程协调机制。加强政府治理中的省际协商合作,解决跨区域性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流域统筹管理、商品流通、人口流动等重大问题。”

从完善共建共享、共管共赢的长江生态修复保护协调机制方面,王济光给出几条主要路径:突出重点,建立从源头上开展长江生态保护修复的协调机制,形成整体预案和行动方案;立足全局,突出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构建长江生态环保全覆盖无死角的全流域、全过程协调机制;注重协同,系统梳理和掌握各类生态隐患和环境风险,建立健全监测预警长效机制;整体联动,加快完善多元化投入保障、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制度机制。

委员们认为,加强长江经济带跨区域的协调联动机制,能有效形成上中下游协同发展新棋局。一是推进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之间的差异化协同发展,形成集约高效、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二是推动跨区域产业协同发展,围绕区域分工与合作优化产业布局,杜绝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推进创新资源协同配置,共同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三是突破体制障碍梗阻,从动力机制、协调机制、分配机制和补偿机制四方面,构建统筹有力、竞争有序、绿色协调、共享共赢的区域合作机制,推进一体化市场体系建设,打造现代化经济体系。

建立横向生态补偿机制

今年全国两会上,由住川全国政协委员发起,川渝滇黔4省市47位全国政协委员提交了一份《关于高质量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建议》的联名提案,呼吁加强顶层设计,加快建立跨省际跨区域的横向补偿机制。

“长江流经11个省(区、市),保护长江必须上下游联动。”住川全国政协委员、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政协副主席达扎·尕让托布旦拉西降措说,虽然《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意见》《关于加快建立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指导意见》先后出台,但生态补偿机制缺乏共识,跨区域的横向生态补偿处于艰难起步阶段。

为何艰难?“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具有非常复杂的利益关系,同时,跨地区水生态补偿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不明确。”住渝全国政协委员、重庆静昇律师事务所主任彭静指出问题所在。彭静认为,《水污染防治法》仅原则性地规定了跨地区水生态补偿。部分地区虽然通过地方立法,建立了生态环保财力性转移支付制度,但由此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主体并非是流域上下游利益相关主体,而是上级政府与水生态保护地区。

此外,不少委员认为,跨地区水生态补偿资金缺乏有效来源与保障,更缺乏有约束力的执行保障机制。实践中,跨地区水生态补偿,采用自愿的横向转移支付方式,不具有制度保障。因而会产生补偿资金难以落实的问题。

委员们呼吁,加快建立跨省跨区域的横向补偿机制,引导建立跨省域的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下游地区对上游地区、东部地区对西部地区的横向补偿机制。同时,通过合理提高生态补偿和管护标准,完善补偿范围和补偿办法、创新转移支付分配方式,建立健全生态屏障建设投入机制。

建议中央充分考虑长江上游地区多为欠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地方财力不足、生态保护任务艰巨的实际,加大支持力度,统筹解决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的实际问题。“设立由中央财政和流域各省(区、市)财政共同注资的长江流域水环境补偿基金,以此作为地区间横向转移支付的财政专项。”彭静等委员还给出具体建议,建立独立于补偿关系主体的水质监测机构和第三方支付平台,加强对补偿专项基金进行管理和执行。

“长江保护必须上下游联动,不再让上游地区为生态保护作出牺牲。”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林业局副局长张洪说,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区也是经济发展较为缓慢的地区,应在中央层面健全生态保护补偿各项政策制度,加大对上游地区的生态补偿力度,让上游地区人民共享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成果。同时,按照“谁受益谁补偿”原则,建立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制度,完善补偿标准与补偿方式,共同分担生态保护任务。

构建交通共建共享机制

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交通必须先行。长期以来,长江干线航道存在“两头深、中间浅”问题,江海联运货物需要在湖北宜昌转装小船,待到湖南岳阳城陵矶又复换大船。

近年来,随着荆江河段航道整治等工程陆续竣工,长江干线宜宾以下航道全部建成高等级航道,一条绵延2800多公里的“水上高速公路”日渐成形。

2018年,国家长江办印发《推动长江经济带沿江高铁通道建设实施方案》,规划新建成都、重庆至上海沿江高铁。今年更有喜讯传到全国两会上:沿江高铁今年开始立项,2025年前全部建成,到时从重庆到上海只需要5个多小时。

从产学研合作到江海陆联运,从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到上下游树立“一盘棋”思想,协调发展、有机融合的黄金经济带新格局正在形成。

基于此,王济光委员提出建立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他认为,这样可以带来三大好处:一是提升黄金水道功能,推动三峡枢纽水运新通道建设,切实解决长江航道下游“卡脖子”、中游“梗阻”、上游“瓶颈”、支流“不畅”等突出问题;二是完善集疏运体系,优化铁路、公路运输,推进多重交通方式高效衔接,加强国际通道建设,以大区域枢纽为节点完善综合交通网络;三是加快港口转型升级,打造世界一流智慧港口与绿色港口,同时推动港口以资本为纽带建立深度合作关系,推进区域港口一体化发展,打造现代化港口群。

王济光说,“目前,长江黄金水道已经成熟,应以此为主轴,以综合交通运输大通道为支撑,全面建设沿江高速铁路和国家高速公路,构建沿江三大城市群轨道交通网络骨架。”王济光建议,以沿江重要港口为节点和枢纽,统筹推进水运、铁路、公路、航空、油气管网集疏运体系建设,打造网络化、标准化、智能化的综合立体交通走廊,与依托亚欧大陆桥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相联接,构建沿海、沿江、沿边与内陆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对于长江经济带交通共建共享问题,全国政协委员、招商局集团董事长李建红则把目光盯在长江航运的绿色发展路径上。在他看来,当前长江绿色航运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政策缺乏统一协调性,政策落地亦缺乏有效抓手。为此,他建议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研究制定《长江沿线绿色航运发展综合服务区规划方案》,同步出台相应实施政策,构建高效互动的工作机制,一体化布局建设长江沿线绿色航运综合服务区;设立长江绿色航运发展基金,实施专项补贴,加快发展绿色环保节能新船型。

全国政协委员、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高宗余表示,多式联运是绿色交通的发展方向,要打造智能高效多式联运示范工程。目前,长江流域多式联运的运量占比、技术水平和装备产业发展与服务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需求相比,还有较大提升空间。高宗余建议,以服务长江流域多式联运为依托开展多式联运技术研究,制定多式联运的标准规范,研究铁路港湾站车辆解体编组控制、集装箱装卸、轨道动力平车运行、信号联锁自动化技术,以及铁路信息系统、道路车辆信息系统与港口集装箱管理系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技术等。同时,以湖北武汉、江苏南京等综合交通枢纽为重点,加快铁路、高等级公路与重要港区的连接线建设,打造智能化、高效率多式联运示范工程。

构筑环保联防联控机制

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周锋指出,绝大部分的环境评价局限于项目工程本身和有限区域,而没有考虑对长江全流域的影响问题,造成了“化工围江”“港口码头密布”“水利水电工程众多”等,严重威胁到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为此,周锋建议成立专家组,通过设定科学的指标体系,理清导致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变异的各类主要因素及相互影响关系,为全面、科学地指导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工作和未来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生态环境影响后评估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

“进一步推进流域水资源调配协商机制建设。”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晓红呼吁,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方针,做好水量初始权属界定与分解,强化水利“三条红线”,搭建统一的水权交易平台和动态管控平台。建立长江经济带水权交易管理协调委员会;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促进实时监测与水权交易管理的深度融合。

谈及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未来,全国政协委员、民进湖北省委会副主委龚胜生呼吁,加大对长江生态环境质量的动态监测,形成管理与研究的协调和统一,充分利用好现有监测资源和历史监测数据;同时,建立长江流域环境大数据平台,探索数据共享新模式。

“构建长江水域船舶污染物排放监测网络,推进长江水域环境保护。”全国政协委员、安徽艾可蓝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屹呼吁,齐抓共管、联防联控,对长江船舶污染物排放实行在线监控和实时监控,构建污染排放监测体系,实现智慧管理。

“企业是经济目标的实现者,也应该是环境保护的责任人。”全国政协委员、湖北省工商联副主席肖凯旋说,要推广环保共性技术,推行无害环境技术,帮助企业掌握最新最适用的“三废”预防和处理技术,全面提升企业环保能力,在企业内部高效处理污染,减少污染排放。(本报综合)

重庆果园港 王加喜 摄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