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台山上一碗水
八台山位于大巴山南麓,最高峰海拔2300多米,是川渝两省市在东北角上的交界处。八台山不是孤零零的八个台地,其实它也是一座绵延起伏、层迭上升的山脉,每个台地都要绕过几个或十多个小山头,蜿蜒几公里,几十公里,然后盘旋着绕上山顶。
早年从八台山西侧的四川省万源市到东侧的重庆市城口县去,只有一条山区公路可行。那公路我真想用“羊肠小道”来形容:土路,单车道,路上是重车碾出的两道辙,中间拱着土坎,底盘低的小车根本别想开上去。遇会车,得老远就找个稍宽一点的拐弯处停着,耐起性子等上坡的车慢吞吞地挪上来。三天一班的客车等来,坐上去就得作上山两个小时、下山两个小时的思想准备。冬天坐车,公路底下是冰,面上是雪,客车绑上防滑链也无济于事,经常能碰上车轮不转动,直接滑到里侧边沟或外侧岩边上去的情景。
但无论走路行车多么艰难,货车司机来到山顶台地处,总要停下来歇歇脚,抽根烟喝口水。客车行至山顶,经司机或当地人或知情人一推荐一指点,也都会停下来,蜂拥至一个地方去喝水,去洗漱。
什么地方呢?一碗水!
在这八台山周边的城口、万源甚至宣汉、达州一带,上了点年纪的人不知道八台山上一碗水的可以说少之又少。这“一碗水”就在八台山顶上一个低洼处,洼地的底部是一方硕大的整石,石头上一个坦平的大窝,其实远不止一个“碗”大,约有一米有余的直径吧,“碗”里常年盛着满满的泉水,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冬天也不结冰),满满盈盈,沁凉甘冽,从不干涸,从不溢出。神奇的是,你遍寻碗里碗外,四围周遭,没有一个来水处,也没有一个泄水处,甚至连一丝可疑的能浸水的湿润的岩缝土隙都没有。我不由得想起江津四面山上的会龙庄里,也有一处石砌的古池塘,塘里一年四季贮有两三尺深的清水,从不减少,从不增多,也是没人发现入水口和出水口,且那水长年累月不腐,不败,不黑,不积淀,老是“清如许”的模样。
这自然界有些奇事奇景有时是一时半会解释不清楚的。大约这一碗水和这里的地理环境、地表水位高度有关吧,也许这片山顶洼地、这块盛水的岩石恰好就在那个“线”上那个“点”上呢?
我当年在城口县文化馆工作时,曾数次到八台山进行过考查。据史料记载,当年红四方面军三十三军的一个团部曾驻扎在八台山上,国民党土匪“王棒老二”的部队将这里包围了一个多月,想困死红军,红军在山上水泠泠地活着,安然无损。后来,李先念带领的这支部队撤离八台山,国民党军队才撵上山来。我下乡采风时还搜集整理了这样一首与一碗水有关的红军歌谣:
一碗水,蜜蜜甜,
红军再舀也不干,
前头喝了千千碗,
后头清水冒了尖,
一碗一碗莫得完。
灰军(注1)想喝一碗水,
前七后八拥上前,
嘴巴还没杵得拢,
一碗清水全不见,
渴得龟儿冒青烟。
至于“一碗水”有没有这样“爱憎分明”无从查考,但当年川陕苏区人民对红军的感情,对革命的感情由此可见一斑。还有当年许世友指挥的著名的万源保卫战,主战场就在离八台山不远的草坝、长坝一带,至今当地上了点年纪的人描绘起来还是那样绘声绘色。
注:灰军,指国民党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