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幼师:既要留住,更要提高
全国政协近期将举行双周协商座谈会,围绕如何加强幼教师资培养建言资政的消息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在我市党派和界别委员中引起共鸣,他们纷纷发声,分享心中酝酿已久的好点子。
今年市政协全会期间,九三学社市委会提交了一件集体提案,矛头直指“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该提案由重点调研课题转化而来,课题牵头负责人是九三学社市委会副主委、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刘云艳。在她看来,幼儿园教师队伍质量是影响学前教育质量的一个关键性因素,但由于政策、投入等方面的原因,使我市幼师队伍建设还普遍存在着数量不足、素质总体偏低、队伍不稳定等共性问题。
为此,九三学社市委会在提案中提出了设立保障公办园非在编教师人头费的专项经费、完善成本核算与等级评定相结合的幼儿园收费标准等建议。“提升幼师素质,还应建立健全城乡幼儿园教师驻园帮扶机制。”刘云艳说,一是以课题形式,制定骨干幼师驻园帮扶专项计划,围绕保教质量建设、教师队伍专项能力提升、幼儿园管理等相关专题进行;二是以制度的形式,引导骨干幼儿园教师、示范园园长扎根帮扶薄弱幼儿园。
无独有偶,市政协常委、民盟铜梁区支部主委蒙格丽对解决公办园非在编教师人头经费,提高非在编教师待遇问题深有同感,并给予呼应和附议。她调研发现,大量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在工作时间、强度、完成任务等方面与在编教师无任何区别,但是其工资、福利待遇等却普遍低40%以上,“对于大部分公办幼儿园而言,由于现行收费执行的仍是十年前标准,自行解决非在编教师人头经费给幼儿园带来了很大的生存压力。建议各级财政部门设置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职员工专项人头经费,实现同工同酬!”
“推进新时代学前教育均衡发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尤为重要。”市政协常委、民建市委会副主委杨光认为,必须加强教师能力培养,提高办学质量,解决教师队伍建设滞后的问题。他建议搭建培训平台,拓展培训渠道,建立培训机制;依托区县教师进修学校(院),开展民办幼儿师资专项培训,邀请师范院校教师开展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教学理论集中培训,建立片区民办幼儿园、公立幼儿园交流学习制度,多形式开展讲座、研讨会等活动,搭建幼师沟通交流和学习平台;强化培训经费保障,将幼师培训经费列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新增教育经费向农村幼儿教师培训倾斜。
公办幼师编制难以保障、保教水平参差不齐……针对这些现状,市政协常委、民革市委会秘书长蒋汉芹提出:“要统筹调剂、逐步化解,提高公办幼师配比。”她认为,一方面要增加公办幼师编制配备,重点保障专任教师和重点核心岗位人员配备,另一方面要统筹调剂,从全市事业编制大盘中调剂一定数量的编制到学前教育,补充学前教育师资严重缺编问题。在促进保教质量提升上,蒋汉芹强调,要加强统筹和建立考核机制。“应建立区县政府领导统筹协调的学前教育发展领导机构,完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和联席会议制度,形成齐抓共管合力”。她说,还要完善民办幼儿园质量评估体系、动态监管机制,严格实施幼儿园年检制度、等级动态核定制度、学籍信息管理制度、办园信息公示制度等,推进学前教育均衡优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