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生态建设“死磕”到底
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中的缙云山 龚伟 摄
近夏时节的清晨,嘉陵江边的缙云山上,树木葱绿、鸟声婉转,缙云寺隐约在薄雾中,宛若出离世外的仙境。寺外,塑胶人行道像一条彩带,伴随上山公路时隐时现,整洁的石梯蜿蜒没入林中,过去乱搭乱建的农家乐消失踪影……缙云山悄然发生着改变。
“缙云山的路、公厕、体育赛事等需要如何完善,是我每年提交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必定会涉及到的内容。”2014年至今,5年来,北碚区政协委员、西南大学体育学院教授彭莉“死磕”缙云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中的问题,如今眼前的此情此景让她备感欣慰。
小到健身步道上的一块砖、一个垃圾桶,大到农民生态补偿、旅游资源整合利用,“死磕”缙云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还有北碚区政协以及其他委员。
大处着眼 政协组织卯上硬骨头
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对缙云山国家级违建突出问题做出重要批示,陈敏尔书记、唐良智市长第一时间赴北碚缙云山调研部署整治工作。随即,北碚区全区上下迅速行动,将缙云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作为中心工作,全力推进。
北碚区政协同步行动,落实一名副主席担任整治领导小组副组长,深入澄江镇开展“包片蹲村入户”行动,多方协调矛盾、纾解各方情绪。广泛发动政协委员走访调研,开展天台寺综合整治等委员视察活动261人次,倾听百姓呼声,了解原住民诉求,反映社情民意信息20余条。
“区政协大会、小会上都要求我们广大政协委员要深入缙云山走访调研,了解和反映存在的问题。”区政协委员、区科协主席吕春燕也是调研人员之一,“上周六我才上山去看了看整治变化,跟一年前相比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北温泉工人疗养院、葵莲养心谷、天台寺等违规建筑已经按照要求拆除。”北碚区两违整治办副主任吕玉春介绍情况时,较去年有了更多底气。曾经天台寺拆违让他十分头疼,而区政协发动委员多方协调有力推动了天台寺拆违治违工作。
小处着手 政协委员深入细微处
“普查和修复缙云山上破损的公路、上山的便道和健身步道,统一规划,统一实施。”
“配套农家乐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和垃圾回收设施,落实生态环境管理员或监督员,全方位进行监督管理。”
“拆除违法建筑要和生态修复并举,及时清运拆违废弃物并恢复绿植。”
……
在北碚区政协五届二次全会期间,广大区政协委员将似乎不起眼的“小问题”用“放大镜”找了出来,形成的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交办各职能单位。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完善道路安全设施、规范标识标牌等诸多建议被采纳和实施。
截至目前,北碚区栽种花卉绿植20余万株,复耕复绿6.6万平方米,新建人行步道10公里,关停违规经营的农家乐34家……
“哪里还会乱扔,现在都养成捡垃圾的习惯了。”随着管理的加大,李大姐经营的流动小吃摊周围见不到一点垃圾。
“现在居士信徒前来礼佛也更注意爱护环境,不高声喧哗、不丢弃废物。虽然善男信女都不再烧高香,寺院收入有所减少,但都是值得的。”缙云寺义工李春容如是说。
民生着手 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由于受自然保护区红线限制,缙云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原住民既不能砍树和进行生产活动,也不能修路和建设房屋,收入来源缺乏,“绿水青山”似乎与“金山银山”站在了对立面。
“建议将严格实施自然保护区的法律法规与改善保护区内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矛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人民群众的期盼,北碚区政协记在心里。
为此,北碚区一面助力抓整治,一面关注抓民生。在区政协的不懈努力下,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的190余户原住民通过异地迁建或经济补偿的方式,有序搬迁了59户,下一步生态搬迁预计达到总量的80%;符合条件的村民收到生态扶持和生产发展补助资金209万元,各类救助资金110余万元。
新开发公益性岗位约300余个,150名当地村民担任巡山守卡护林员。缙云村石华寺组村民甘信莲就是其中一位,曾因患过脑溢血口齿不清而就业困难,缙云山宾馆清扫的公益岗位给他提供了每月1500元的收入,如今他的脸上总带着满足的笑容。
为避免缙云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走弯路,让群众抱着“金山银山”受穷,北碚区政协还组织部分区级部门和委员代表赴祁连山、梵净山、壶瓶山、陕西长青、海南尖峰岭等地考察学习,形成了缙云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餐饮住宿提档升级、北碚和澄江功能区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利用等4篇专题调研报告,呼吁在实施生态保护的前提下,振兴第三产业,带动北碚经济快速发展,使保护区周边村民逐步致富,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金山银山。
“发现问题,就有必要提出相关建议,无论多久,我相信终有实现的时候。”彭莉委员的坚定,也正是所有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的坚持。
“体验式采访”中,大家兴致勃勃地跑现场、挖细节——
李佩娟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