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技术,你拥有吗?
调研组一行在金山科技考察胶囊机器人
关键核心技术,国之重器!
胶囊机器人,让无痛胃肠检查治疗成为现实;新能源电池技术,让新能源汽车成功走向市场;智能化人脸识别,让人工智能广泛赋能安全防范……重庆民营企业的一项项创新突破,在技术创新领域异军突起。
2017年,我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0.5%,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5.2%,但在扛起我市经济“半壁江山”的同时,其核心技术创新也面临着人才不够、政策包容不高、共享机制不畅等问题。
4月8日至10日,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高云龙率调研组来渝,实地走访考察相关民营企业,为民营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把脉支招。
人才 请到重庆来
核心技术,是企业赖以生存与发展壮大的命脉所在。而突破核心技术关键在核心人才。在金山科技公司,以高端医疗技术为支撑的胶囊胃镜、远程手术机器人等医疗机械设备让调研组成员们纷纷感叹,科技创新和人才支撑对企业发展的强大引领作用。
“当前主动创新发展的民企越来越多,截至2018年底,全市15家民营企业建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1000余家民营企业成立了科研机构。”全国政协委员、隆鑫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涂建华看好重庆民营经济的发展态势,同时也从自身入手,解剖了企业遭遇的“卡脖子”问题,“以我们企业为例,我们行业是生产与热动力紧密相关的产品,在技术创新方面,每年要从年度收益中拿出3%投入自主创新。但民营企业相对利润低,核心技术研发起点高,短期内难见效果,导致国内外高层次人才不愿意扎根重庆搞创新”。
重庆作为一个西部内陆城市,在人才引进培养上与沿海发达城市有一定差距。浦洛通生物企业相关负责人对此也深有同感,该企业主要研究基因医学,属于新兴高端医疗领域,对高端医学人才的需求相对较高。在企业成立发展的3年多时间里,西部地区和沿海发达城市之间的差距让浦洛通生物企业倍感压力,“我们特别需要科技创新的人才,但西部地区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够,加之沿海城市对西部城市强烈的挤压效应,让人才引进难、留住难”。
市政协委员、重庆三磊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洪忠进的企业是做实体的制造型企业,对于企业引人留人的问题也感触颇深,“现在做实体企业压力大,各种税费成本高,而引进和留住科技创新人才需要的高薪福利,也是压在企业发展上的重要成本。”他的话引起参加调研座谈的其他民营企业家共鸣,调研组也参与到话题互动中来提出建议,“高校是培养人才的主要阵地,可否从产学研一体化入手,加强产、学、研三个环节的对接联系,把人才问题理顺打通。”
“仅仅引进人才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要让扎根下来的人才流动起来。”涂建华建议,尽快建立高端人才流动的培养和鼓励机制,在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培养人才的同时,也要在人才流动上打破国有和民营企业的界限,在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的基础上,真正实现制度留人,形成不分国企、民企的人才导向。
融资 愿少些壁垒
“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可达到多少公里?”“是充电桩充电还是更换蓄电池?”“更换电池成本是多少?”……走进金康新能源汽车,一辆辆外观新颖时尚的新能源汽车正在上线进行最后一关检验,调研组的关注自然离不开对企业创新研发新能源电池的核心技术问题。金康新能源汽车是我市大力实施创新研发的民营企业之一,如今产业已经成功布局海内外,吸引了国内外优秀人才和高端技术。但市政协委员、重庆小康控股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张兴明坦言,即便发展到这一阶段,民营企业的创新研发依然是进退两难,他调侃道,“创新是找死,不创新是等死。”
调研组发现,探究问题根源,既与创新研发投入时间长且见效慢的特点有关,也与民营企业资金需求无法满足有关。对于民营企业来说,既要保持资金充足以支持企业正常的发展运作,又要花费大量资金投入创新研发,这就导致研发和投融资之间的矛盾,成为难倒民营企业投入创新的一个普遍问题。
“融资难成为压在民营企业头上的一座大山,其深层次的原因则是金融政策制度的包容性不够。”张兴明表示,“不管是债权融资还是股权融资,企业都面临诸多政策壁垒。”
他进一步解释道:“一方面,现行银行制度没有将企业科技创新研发投入导致的利润下降或者亏损,与经营不善导致的利润下降或者亏损区别对待,从而导致一些创新型企业,特别是民营创新型企业在研发投入上不得不面对‘创新找死,不创新等死’的困境;另一方面,贷款政策对创新型企业包容性不够,研发投入具有长期性、见效慢等特点,这些投入费用会对当期财务报表的损益产生影响,甚至会导致企业亏损,当企业的财务报表面对银行时就遇到难题了。”
作为创新型的上市企业,除了面临金融政策制度的包容性不够外,还面临退市政策的包容性不够。“按照证监会的制度,连续亏损2年,企业就会面临退市的风险,创新型上市企业就会面临是否继续投入创新研发的艰难选择。”张兴明一脸无奈。
结合目前金融政策和退市政策,张兴明建议,银行审视企业财务报表时,对因增加创新投入而导致亏损的企业,给予一定的包容,或者把创新研发费用作为利润抵扣处理。“只有把因创新研发投入导致的利润降低和经营不善导致的企业亏损两者区别对待,才能促进企业的创新积极性。”
共享 让我们携手
“重庆,当前民营科技企业整体发展向好,在积极引导和支持民营科技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方面呈现了良好的态势,但也面临着单兵作战的困境。”连续几天走进企业实地调研、座谈交流,调研组一行对重庆近年来民营经济的发展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调研组了解到,截至2019年3月底,我市已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504家,高成长性企业595家。民营企业在创新发展,尤其是在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的突破过程中,需要长期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并且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实力强劲的龙头民营企业敢于创新,但一些仅有微薄利润的民营企业,自身资金不足,对技术研发失败的后果承担能力较弱,很难去求新求变。“民营企业如何打破单个企业创新力量分散的局面?”“怎样形成企业间凝聚合力创新的互动互助?”这是调研组与民营企业家交流互动中,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拥有民营企业家和全国政协委员双重身份的涂建华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建立一个技术共享平台,打破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之间的技术界限,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开放、协同创新。同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针对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卡脖子”的难题引入国企、科研院所与民营企业一同参与,共同享受科技成果的使用权。
针对一些共性软件的购买使用,涂建华则建议,“国家建立专门面对行业企业共性基础研究的创新软件公共平台,以更低成本让更多有需求的民营企业使用,在一切技术标准和产品品质以外,完全淡化甚至取消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的区别,提倡平等竞争,增强民营企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希望在搭建技术共享平台时,也将鼓励民营企业创新发展的好政策落实到位。”座谈交流中,会凌电子、凌达科技等民营企业也纷纷向市工商联等相关部门发出呼吁。
“关键核心技术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云龙表示,解决好民营企业在发展中的“卡脖子”问题,要坚持新发展理念,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加大自主创新、科技研发和人才投入,更好地发挥科技创新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战略性和引领性作用;要不断加强工商联对民营企业发展中痛点难点的引导和帮助,了解民营企业所思、所想、所盼,积极协调各方,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要充分发挥工商联的作用,敢于担当,推动政策落地落细落实,提高民营企业的政策获得感,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金康智能生产线
宗申打造的一体化智能工业平台
隆鑫创新摩托车发动机核心技术
中科云从展示“金融大脑”
金康自主研发的新能源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