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化法治化并举做好“减法”
全国政协经济委来渝专题调研“僵尸企业”处置
本报讯 (记者 邓永宏) 4月24日至25日,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副主任杨伟民,全国政协经济委驻会副主任侯建民率全国政协经济委调研组来渝,专题调研“运用市场化法治化办法加快处置僵尸企业”。
“我市坚持把处置‘僵尸企业’作为优化资源配置、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市场化和法治化并举,国有和民营并行,市和区县两级重。”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存荣出席座谈会,详细向调研组介绍了我市“僵尸企业”处置基本情况。他说,重庆对标对表中央决策部署,将清理处置“僵尸企业”列入全市重点改革专项任务,明确要求去除一批过剩产能、一批僵尸企业和空壳公司,基本消除技术落后、环保不达标、生产不安全、长期亏损的企业,腾出资源要素、市场空间支持有前景的企业发展。针对处置中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来两大难点,坚持问题导向,制订出台一批配套政策,重点解决资金筹措难、职工安置难、债务处置难、破产退出难、清算注销难等突出问题。
调研组表示,此次调研的目的,就是要摸清“僵尸企业”处置基本情况,了解做法和困难,听取政府部门和企业的建议。调研组认为,“僵尸企业”处置要做好减法,用市场化法治化的办法让这些企业“死”得光荣、体面,以新的机制适应长远发展,而不是总靠政策去刺激。处置过程中应多兼并少破产、多重组少清算,尽量让企业活,但不要靠“呼吸机”和“输血”。理清税务、金融机构、社会保障中的障碍,让企业延长寿命。创新性开展处置工作,想方设法通过改革排除因体制等原因留下来的“地雷”,让更多企业获得重生。
市政协副主席周克勤主持座谈会。
录入:徐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