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网”话桑麻
—— 铜梁区政协远程协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小记
通讯员 文 博
“叮铃~叮铃~”一阵急促的手机备忘铃声响起,正在跑田坎的铜梁区政协委员尹远明顾不得放下挽起的裤腿,忙不迭地打开手机席地而坐,“5月15日15:30,将开展区政协农业界别今年的首次远程协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可不能错过了!”
想不到进入微信讨论群,他还是错过了“开场仪式”。15:05,水口镇分管农业工作的刘书琴委员就用一张硕果累累的血橙果树照片向大家报喜,该镇的市级脱贫村——树荫村的集体经济成效显著,种植的260亩默科特血橙,去年产量达3万斤,收入达到了6万余元。
“点赞!点赞!”这张图片迅速激发了大家的参与热情,还没等主持人宣布,远程协商就提前开始了。“树荫村这个项目切合实际、成效显著,所以集体经济发展不能盲目,选准项目是关键,并且要在有条件和积极性高的村优先发展。”同样分管农业的郑昕委员提出的建议立即收获了好几个“大拇指”。“要因地施策,不一定是一村一品。”石鱼镇的郭琴委员进一步扩大视线,建议相邻镇村抱团发展做大做优,形成良性循环。
人才是第一资源!王泽林、刘永洪两位从事基层工作几十年的委员发出了共同的声音,建言结合区委开展的“把老乡留在老家”活动,发挥基层党组织先锋堡垒作用,回引成功人士,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作为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带头人。“电商人才的培养也不容忽视!”正在该区黄桷门生态农业互联网小镇学习考察的汪谧委员发过来一段视频,整齐划一的线下体验店、琳琅满目的土特产品,数十名负责数据测算、网页优化的工作人员在现场紧张的忙碌着。一图胜过千言万语,看着屏幕上不断上升的交易数额,她建议通过“互联网+乡村振兴”,借力电商平台让铜梁的土特产品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我认为健全集体经济机制也十分重要。”来自区林业局的龚碧委员以高楼镇向荒山荒坡要集体经济来举例,“他们建立的村集体+种植能手、大户+集体+农户、大户带散户的‘三加一带’机制为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出了不少力,还被《重庆日报》报道过呢!”优秀案例一出场,大家的积极性更高了,开启秒回模式——“什么时候组织我们去高楼学习一下?”“听说二坪镇种的油茶还开发了护肤品,可以来看看么?”“永嘉镇的稻虾产业发展得也很不错,一定要去学习!”一会儿功夫,一张近期学习考察的安排表就新鲜出炉了。
“下月组织大家到示范村学习交流,咱们把村社干部、业主和村民代表请上,再开一次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现场协商会。”临近远程协商尾声,主持人向大家发出了邀请函,尹远明委员才意识到自己还没发言,“不要忙,我再开个直播,这边有几个群众也要提建议。”原来,不知不觉中,坐在田坎边的尹委员身边已经聚集了好几个路过的村民,如何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大家都有话想说!
这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远程协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