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书记的扶贫账本
根据县里安排,我牵头的帮扶集团负责扶贫三汇镇。其中的寨坪村是忠县最为贫困的村之一,整个村地理位置偏僻,耕地面积3385亩,人口1528人452户,建卡贫困户31户117人。交通设施落后,断头路多,无支柱产业,村民饮水条件差。
我第一次到村里摸底,村支书记刚从其它村调整到该村。她叫钟龙明,和我差不多年纪,说话风风火火,干事干净利落。我们一道察看了正在新建的村委会及便民服务中心,以及山坪塘饮水情况、产业情况及部分贫困户家庭情况,然后开始了长达三个多小时的寨坪发展分析探讨座谈会。钟书记列出了一大本资金账单,新建村委会资金缺口近30万,解决村居民出行的断头路需要近100万元,山坪塘饮水设施整治还差经费……这个村老弱病残人口多,没有支柱产业怎么办?
先解决最迫切的山坪塘饮水设施问题,由村委便民服务中心、帮扶集团成员单位认领,立即想办法;断头路列出计划,按指标筹措资金逐步解决。
大家一致认为产业发展是脱贫之根基,产业不振兴,村民难脱贫。要针对村里具体情况,因地制宜,遵循群众意愿,从大家最熟悉的短平快产业着手。
钟书记又列举了种植高粱200亩、花生50亩、辣椒100亩、蜜本南瓜50亩的“脱贫账本”,这些都是投资少、风险小的产业,我们帮扶集团听了很高兴,这下农民就不愁吃不愁穿了,脱贫致富指日可待。
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每去寨坪一次,都有新的变化:开会有会议室了,农民腰包鼓了,村子清洁美化了,家园干净了,便民中心修好了、亮堂了,有些断头路也连通了。我很欣慰,可钟书记仍不高兴,为什么呢?原来,乡村振兴需要产业振兴,怎样才能有个支柱产业,书记想了很多办法,前前后后多个老板去寨坪,都是走了无回。引来的老板都留不住,钟书记心里打起了小算盘,自己不是有个亲弟弟吗?这几年在成都开了一家软件公司,上下有20多人,也算个小老板,何不将烦恼告诉他?当时她心里极为矛盾,寨坪交通不便,土壤贫脊荒野,别人都不愿来,如果弟弟来,这不是让弟弟往火坑跳吗?想到这,钟书记觉得当村干部难,当一个支部书记更难,在丈夫的鼓励下她将心里的打算告诉弟弟,没想到弟弟的回答是:“只要能为姐姐排忧解难,没有什么不可以。”几经商量,弟弟决定出资18万投资高粱产业,还帮忙去四川省农科院买新品种来寨坪种。
拿着弟弟的钱和种子,钟书记从此就开始了既当书记又当农民,还当“老板”的生活。腊月二十八,天下着毛毛小雪,她和丈夫不顾路滑,开始了大规模种植高粱的前期准备——去村民家丈地。一边丈一边记,因为要精准付给村民流转费,钟书记密密麻麻记录了一大本。钟书记和村民一起担粪,一起除草,每天按50-80元付村民务工费,村民笑了,钟书记却晒黑了脸。最难熬的是高粱收回来,趁着当老师的丈夫放假了,领着丈夫天天翻晒高粱,想的是高粱有个好卖相,可家里还有瘫痪在床的婆婆等着她,起早摸黑,顶着暴雨,冒着酷暑,既要耕田犁地、掏沟栽苗,又要收割,翻晒,还要照顾老人。耕耘着,盼望着,只盼有个好收成,钟书记算了算,按往年的市场行情,每斤高粱还有进账。想到这,再苦也值。可人算不如市场算,结果1.8元/每斤的销售却磨破了嘴皮,竞剩下大半,高梁放的时间长了怕长虫,钟书记又开始睡不着了,怎么向弟弟交代?向村民交代?辗转中,灵机一动,白石不是有酒厂吗?我们的高梁煮出来还是天然的纯高粱酒呢。想到这她高兴了,也睡着了……
为了保证种的高梁能煮酒生钱,她联系上用传统工艺煮酒的作坊,敲定了合作。由于都是晚上煮酒,每天一大早必须去酒厂接酒,接完回来分装,闻着一坛坛一瓶瓶香气扑鼻的酒,怎么卖出去呢?思来想去,钟书记还是从弟弟那里找办法,先让弟弟公司的员工品尝品尝,这也算是给弟弟有个交代。想到这,她找来丈夫开车,送酒去成都……没想到这一去让酒找到了好婆家,由于味纯品真纯天然,一下打开了销路,钟书记这下放心了,寨坪的脱贫账可做减法了,想到这,她自己陶醉在这杯美酒里。
密密麻麻的脱贫“账本”
烈日下,钟书记和村民一起劳作
味纯品真的传统高粱酒卖得红红火火
致富的高粱晒起来
齐上阵,收割高粱哪能缺了村干部
南瓜、辣椒、花生,脱贫路上一样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