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给力绿色GDP
通讯员 张 异 张腊全
曾经发黑发臭的桃花河,如今水清岸绿,成为城区内一条绵延十几公里的景观河;《关于龙溪河流域生态经济带建设的调研报告》得到市领导充分肯定和市发改委积极采纳……长寿区政协多点发力,奏响了助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最强音。
“大”棋“细”落的精准力
去年,历经半年的调研,长寿区政协撰写的《关于加强长江沿线危化品码头监管建议》的社情民意信息被市政协采用,并引起重庆海事局等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这是区政协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大棋局”中,“落子”助力的一个缩影。
“每一位政协人要做‘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的践行者、守护者、智囊团。”去年,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委员履职尽责实践活动中,区政协主席张华将活动细化为政协23项具体工作,聚焦助力“长寿四美”打造的方方面面。
近年来,区政协以委员履职尽责实践活动、聚焦污水“三排”监督性视察活动等为主抓手,坚持“大视野”聚焦“小切口”破题,围绕“优化产业布局发展”“助推产业提质增效”“加快推进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和水资源保护‘三水共治’”等献良策、建真言、谋实招。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均给予充分肯定,要求有关职能部门、国有平台和开发园区认真抓好落实。
一组组数据见证了融进政协智慧的绿色发展成效:全区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了18.5%,万元GDP用水量下降31%,单位GDP建设用地耗地量降低22%,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提高至35%以上;累计在长寿经开区投入逾100亿元,实现废水全收集处理;高标准建成全市领先的五级水污染风险防控体系和在线监测系统。
由“重”变“轻”的转动力
激光自动导航无人车在车间内有序穿行,机器人罩盖涂胶、螺旋拧紧一气呵成,轨道穿梭车、空中自行小车运输物料高效精准……今年初,小康动力的总装生产线上演的“智造”大片,让前来视察的政协委员们由衷点赞。
作为全市沿江的重工业基地,生态环保问题历来是长寿的敏感点、焦灼点。走创新驱动之路,让长寿工业由“重”变“轻”,既是区委谋划的大战略,也是政协人履职的聚焦点。
近年来,长寿区政协聚焦创新驱动、助推绿色发展,提出了“鼓励支持大中型工业企业和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全面建设研发机构”“大力推进产学研联合,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等很多有价值的建议意见,并得到采纳运用。
在政协的助推下,该区还先后与清华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工程大学等多所高校签订了合作协议:去年,长寿经开区院士专家智库成立,引进清华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两名专家;今年4月与武汉工程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共同组建长寿·武汉工程大学绿色化工研究院等,推动化工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攻坚克难的坚韧力
六月桃花河,绿树成荫、河水清清。在三三两两的晨练队伍中,政协委员廖涛一路小跑健身,一路观察河水颜色。
在今年的“聚焦污水偷排直排乱排问题”委员明查暗访监督性调研视察活动中,廖涛和200多名委员一道,当起了监督污水“三排”的“侦查员”。
“桃花治理花了大量心血,不履好职,对不起委员这份荣誉。”廖涛说。
桃花河属长江一级支流,流域内人口41万人。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口增长,前些年桃花河污染严重。对此,委员们给予了高度关注。2013年,区政协共收到相关提案11件,同比增长了60%。群众的期待、委员的关注、各界的支持,坚定了该区打响桃花河污染整治攻坚战信心和决心。
2014年,桃花河污染整治攻坚战正式打响,污染整治攻坚指挥部指挥长重任也落到了区政协主席张华的肩上。区政协紧跟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连续3年把“桃花河污染整治”纳入每月协商内容,通过组织委员实地调研,分赴开州、巫溪、璧山、荣昌及四川遂宁等地学习河道治理经验,报送《桃花河保护与利用的专题协商报告》……一条条建言成果,转化成推进桃花河污染整治的有力措施,水清岸洁的桃花河重新唤起了长寿人的乡愁。
“守护青山绿水,履职永不停步。”长江之滨,政协人正合奏出绿色发展的最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