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起“上游责任” 筑牢生态屏障
——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重庆实践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沿江各兄弟省市同在蓝天下、共饮长江水,是一衣带水的“命运共同体”。“我们将牢记总书记嘱托,切实担负起筑牢长江重要生态屏障的‘上游责任’,也期待与沿江省市一道,携手共进推动长江大保护!”在6月11日举行的长江经济带省市政协“共抓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共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研讨会上,重庆市政府副市长陆克华的一番话激情回荡。
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重庆的重大使命和任务。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市上下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高政治站位,强化“上游意识”,系统谋划实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行动计划,统筹推进“建”“治”“管”“改”,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在8.2万平方公里的巴渝大地上,全市上下团结一心,强化“上游意识”,担起“上游责任”,积极探索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径——
严管生态空间、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强污染防治……彰显山水自然之美,让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底色”更厚重;厚植生态文化底蕴、提升生态文明意识、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彰显人文精神之美,让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本色”更优雅;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城市提升工作……彰显城乡特色之美,让山清水秀美丽之地“亮色”更绚丽;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彰显产业素质之美,让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成色”更实在。
“重庆将牢记使命嘱托,体现‘上游水平’,充分发挥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作用。”陆克华表示,我市将针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还存在的突出问题持续用力,一项项推进,一件件落实。他号召沿江各兄弟省市携起手来,共同呼吁加快长江保护立法进程,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立健全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完善省际合作机制,共同破解长江黄金水道运能瓶颈,切实保护好三峡库区和长江母亲河,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让一江碧水两岸青山泽被后世。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时指出“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研讨会上,市政协副主席谭家玲围绕重庆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实践探索和与会者进行了交流。
“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不仅关系长江上游地区生态保护与修复,而且对长江中下游水资源利用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水环境治理起到重要的缓解作用、水生态修复起到重要的涵养作用、水安全保障起到重要的防护作用。”谭家玲一语道出上游地区的责任和使命,强调重庆要努力增强“上游意识”、切实担当“上游责任”。
近年来,重庆市委市政府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集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实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行动计划、国土绿化提升行动,持续用力打好“五场战役”:一是深入实施“碧水、蓝天、绿地、田园、宁静”五大环保行动,打好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持久战”。二是大力推进国土绿化、长江防护林建设、石漠化和水土流失治理、长江两岸绿化提升、重庆“生态岛”建设以及长江岸线整治保护工程,打好自然生态环境修复“保卫战”。三是实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黑臭水体治理工程,开展污水偷排乱排违法专项整治,打好突出环境问题整治“歼灭战”。四是坚持“上下游同步、左右岸协调、干支流协作、水陆域共治”,打好生态环境联防联控“协同战”。五是全方位、立体化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和环保督察制度,打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立体战”。经过努力探索实践,重庆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为长江上游地区生态环境改善作出了积极贡献。
据谭家玲介绍,重庆市政协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开展“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委员履职尽责实践活动”,组织政协委员聚焦“污水偷排直排乱排问题”开展委员明查暗访监督性调研视察,围绕“山水自然美”“人文精神美”“城乡特色美”“产业素质美”建言献策,助力长江经济带实现绿色发展。结合重庆市政协组织开展的“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调研情况,谭家玲在研讨中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希望健全国家层面生态补偿机制,落实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关键之策;加大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政策支持,解决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突出问题;加快长江生态保护立法和制度机制建设,强化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法制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