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商教育,“低进高出”的成才阶梯
每级台阶雕刻着一种教育理念,“十商”梯步在校门口迎来送往着一届又一届学生;操场边醒目的雕塑及文化墙通过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人故事讲述着十商文化内涵;土地上翻土、播种的学生们挥汗如雨,综合实践教育基地融合十商教育蓬勃展开……
“十商”是什么?在合川小沔中学,教育被细分为德、志、情、胆、健、心、逆、智、财、灵十个维度,通过十商教育回归孕育桃李的本心,助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创造了“低进高出”的教育模板。
学习飞机相关知识
体验耕种的辛劳
培养舞蹈兴趣
自信展示花式跳绳才艺
合作组装机器人
天地之间皆课堂
操场上人声鼎沸,长短不一的跳绳在学生们手中交替翻动,与舞蹈结合跳出了新花样,也为同学们赢得了合川区中学生跳绳运动会冠军称号;菜地里一片热闹,花生应该如何种,秧苗应该怎么插?播种、施肥、采摘等农活,学生们做起来也有模有样……在合川小沔中学,教育不仅仅局限在学校小小的教室,它可以在操场上,可以在李湾村那块5亩大小的土地里,还可以在社区街头等更广阔的天地间。跳绳训练、农活实践等系列体能运动,其目的是让学生们不知不觉在挥洒汗水中实现以身体锻炼为主的健商教育。
健商教育不仅仅是传统体育课内容,更融合了健康及相关知识。其实,健商教育只是小沔中学提倡的十商教育内容之一。小沔中学立足传统文化,结合北京师范大学陈锁明博士的教育理论,开展特色办学之路,将“十商”教育实实在在贯穿于学校的实践教育中。
生活在象牙塔里的学生遭遇挫折的能力较弱,遇到挫折困难可能逃避、退缩。为了磨炼学生意志、增强抗挫折的能力,学校每年会举办20公里的拉练,这成了锻炼学生逆商的最好契机。“我实在走不动了!”“太累啦,坚持不住了!”……在汗流浃背、气喘吁吁的拉练中,有的学生直接躺在地上,有的累得蹲在路边连连摆手要放弃,看着同伴的退缩,体能好的学生停下来给同学加油鼓劲儿,主动帮他们背背包,搀扶他们坚持走完全程。学生们在汗水中体会坚持的意义,体会互助的快乐,也在征服困难中增强了面对挫折的意志力。
除此之外,以财富管理和理财教育为主的财商教育,以志愿者服务、文明礼仪宣传为主的心商教育等都在小沔中学积极展开。对于这群来自农村、文化成绩较弱的学生来说,未来成才的出路在哪里?教育的意义在哪里?两年多的时间,小沔中学的十商教育改革实行小班化办学,引入特色艺术升学之路,既注重发挥学生特长,其成效在学生们人生轨迹的改变中渐渐显现。
我的人生我作主
家庭条件不好,靠在家务农的爷爷奶奶支持读书的农村女孩儿,如果没有考上大学,她们的人生轨迹将会怎么样?走传统的高考“独木桥”,或高中毕业后外出打工可能是她们通常的出路。而2018级的蒋婷婷同学在小沔中学的十商教育改革中,培养播音主持的爱好特长,重新定义了自己的人生轨迹。
蒋婷婷是小沔中学各类大小型校园活动中的活跃人物,播音主持是她的兴趣,也是特长。在读书期间,她就积极报名参加了学校开办的播音主持实践课,更在“十商”教育的熏陶中培养出遇到任何机会都勇于挑战自己的韧劲。高中已锻炼出纯熟的播音主持技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毕业后顺利走上主持专业领域,如今10万年收入对于她和她的家庭来说,已经彻底改变既定的人生轨迹。“我做梦都没想到孩子还能靠这个吃饭。”爷爷原本以为蒋婷婷在校学习播音主持只是闹着玩儿,没想到孙女如今却靠着这一技之长立足社会,并且以此过上了不错的生活,老人的欣慰全在脸上。
同样得益于十商教育改革的2018级学生陈定杰,在校期间便习得了摄影摄像的相关技术。其实在成为小沔中学校园广播电视台第一任台长前,他仅仅是对摄影摄像有着浓厚的兴趣而已。当时学校既没有校园电视台,也没有可以让学生学习的器械和环境。向着梦想出发,学校支持他和几个同学去电视台学习一周,让兴趣生根发芽。
电视台一周短暂的学习回来后,学校又投入了一台视频剪辑设备,陈定杰也自己买书钻研。就这样添砖加瓦、一步步摸索,第一个校园电视台终于在陈定杰的手中办了起来。2017年他和同学们一起制作的微电影《六月花开》获得了全国微电影大赛二等奖。毕业后,他活跃在摄影摄像领域,继续着自己的梦想。
由学生们自己的兴趣引领主动学习,学校尽力支持,培养他们发挥独特的能量光芒,星星点点的光彩汇聚,也让这所农村学校变得熠熠生辉。
如今,附近学校举办活动,小沔中学成了外校指定的节目输送中心;乡镇需要拍视频节目,小沔中学的校园电视台总是首先被联系的对象;街道社区有宣讲需要,小沔中学的学生志愿者队伍总是第一人选……十商教育在鼓励学生们学好文化课程的基础上,不以分数论“成败”,反而大力引入各类兴趣特长教育,给了学生们更多成才的机会,也给了他们未来更宽的出口。
家校融合育新人
“我以为娃儿在学校就是学课本上的知识。”和蒋婷婷爷爷一样,小沔中学开展十商教育之初,许多家长都是一头雾水,“十商教育是什么?”“培养孩子这个有什么用?”带着家长的疑惑和教书育人的思虑,小沔中学与教育专家们一起,扎进浩瀚的传统文化之中,反复讨论研究半年多的时间,最后提炼出“十商”的内涵和意义。
走进校园,十商教育理念已融入到学校各个角落:“十商”文化墙连接了古今“十商”的代表,通过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人展现出十商凝聚的内涵意义。怀抱拳拳爱国之心,最后投江而死的屈原是德商的代表;经商获得巨额财富并写出《商训》的范蠡是财商的代表;提出相对论的爱因斯坦是智商的代表……除了文化墙,校园里的“十商”雕塑、“十商”生态园、善“财”楼,通“灵”廊桥……处处皆“十商”。
“虽然学校的软硬件设施不及名校,学生的学业水平也相对薄弱,但我们在着力培养学生成长的基础上,结合‘十商’教育因材施教,助力培养学生各自所长,并让学生们可以以此为立足之本。”除了“十商”硬件环境的打造,小沔中学还遵循着核心素养的足迹,合着“十商”理念,打造了“十商”课程体系,研发了《十商教育》校本教材,真正将“十商”梦想教育体系融入到了学校文化建设和课程体系中。
放学后的第四课堂是统一开展十商教育的时间,在校园的十商文化氛围里,同学们怀抱心爱的吉他专注练习着指法和乐谱;执笔作画的同学们三五一群认真作画,铅笔与白纸摩擦得沙沙作响……结合十商教育,学校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活动课程,让学生们有发挥特长的平台,也有改变未来的机会。在学生的成长进步中,家长们也开始理解十商教育的意义。
好的教育,不仅是学校一方的参与,还需要家庭的融入。为了让十商教育更好被学生、家长所理解,学校还积极将家庭融入到综合实践活动中。农忙时节,除了正常的课堂学习外,学校组织学生以志愿服务的形式到田间地头,体验父母祖辈务农的辛劳;或者邀请家长进课堂,陪伴学生上自习课,让家长参与学校监考;亦或与学生一起上课等,让家长充分了解学生在校学习的状况和学校开展教学的情况。
为了进一步激励学生和家长,拉近家庭与学校在共同教育培养学生成才过程中的距离,学校还定期邀请近期表现优秀的学生和学生家长来校,与老师们一起包饺子、煮饺子,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营造良好的家校关系。
这些创新,让小沔中学继“十商”教育校本课程成功入选重庆市精品选修课程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又被立项为重庆市课程创新基地学校。如今,小沔中学是全市100个基地中唯一的农村学校。小沔中学将继续延续素质教育本心,打造十商教育更上层楼,不忘初心,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