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水清岸绿“委员作业”
—— 巴南武隆区政协聚焦污水“三排”小记
通讯员 张茜 江川
6月12日,巴南阴雨绵绵。顾不上雨天湿滑,巴南区政协聚焦“污水偷排直排乱排”委员明查暗访监督性调研视察第四组的委员们,行走在鱼洞街道的长江两岸。
“排放的雨水颜色不对,旁边还有一个烂沙发,这里不会是垃圾堆吧?”在长江鱼洞下河码头上游50米处,眼尖的马晓翼委员首先发现问题,并提出质疑。委员们沿江而上,仔细查看了排水口设置、出水水质、周边环境,并用手机现场“取证”。
经查,原来是鱼洞老川剧院附近的雨水流进了污水管网,导致了雨污混流。随行的部门负责人当即向委员们承诺,马上整治,加强雨水管网、污水管网的维护和分流改造,确保雨污分流。
马不停蹄的委员们,又前往滨江路长江大桥、干湾村养老院及农家乐等地认真查看,向周边群众问询情况,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处理后的污水,也是一种资源。”视察中,区政协副主席温永学针对巴南老城区和城乡结合部存在的污水排放问题,直言“建好雨污分流大管网,就是治本之道”。
此次视察,委员们也明显感受到污水偷排直排乱排现象比以前少了。“印象最深的就是花溪河两岸,以前污水遍地,现在水清岸绿,希望能形成长效机制。”重庆理工大学教授蒋东荣感慨道。
“让巴南处处水清岸绿,还需要委员们用心做好‘委员作业’,切实当好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的建言者、践行者、监督者、宣传者。”区政协主席刘永全向委员们透露,将把大家参与聚焦“三排”的履职情况作为重点,写进2019年委员履职档案。
“参与视察的委员达到189人次,共发现问题线索42处,提出整改建议40余条……”说起聚焦污水“三排”目前取得的成绩,刘永全满脸自豪。而对于该项工作的深化,他又开始了新的思考。
本报讯 “管网尚未全覆盖,高速路服务区等没有进入城市污水管网,导致部分地方污水直排。”
“房地产开发项目缺乏配套污水管网审查环节,管理不严。”
“乡镇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如何处置,至今尚未明确。部分厂区已堆积较多的生化污泥,必须尽快得到有效处理。”
……
近日,武隆区政协组织开展“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管理协商会”,委员们竞相发言。
武隆区共建设乡镇污水处理厂70座,配套管网230千米,设计日处理污水1.9万吨;大溪河流域面源污染集中治理设施9座,日处理能力155吨。覆盖27个街道乡镇47个村。在4月开始的针对乡村污水处理情况开展的前期调研中,委员们发现了许多问题,并开出相应的“处方”。
“从前段时间的专题调研到今天的视察,我认为目前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管理主要问题在于体制不顺、责任不明,资源分散、效率不高,规划滞后、心中无数,致使重轻管、多头管理等现象。”
“建议区政府要认真研究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管模式,彻底杜绝建管分离、多头管理现象,从根上阻止污水任性排放。”
“建议区政府进一步明确责任主体,进一步细化涉事部门职责,进一步理顺建设、管理、运维、监督机制,形成乡村环境治理合力。”
“建议区政府要尽快明确乡村污水生化污泥处置意见,尽快统筹处置经费。”
……
区政协主席潘晓成要求,委员要真监督、部门要真碰硬、保障措施要真落实;区政府要认真研究,规划建设监管要到位、理顺运维管理体制要到位、制定建管监管制度要到位。要整合职能,统一监管,彻底改变“九龙治水、各管一摊、相互掣肘”的现状;要切实提高认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市委决策部署上来,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环境保护的浓厚氛围。 (刘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