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新村 碚乡筑梦
通讯员 殷艳妮 黄 欣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桃花源,在离北碚城区二十几公里外的三圣镇德圣村,那里人们的桃源美梦正在当地政协的帮扶下逐渐走进现实。
错位育新品
事情得从该区政协副主席袁宏2018年1月带队到德圣村开展的一次扶贫调研说起。“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保有最质朴纯真的乡村气息;距离城区又不远,交通便利,方便城市的人闲暇时走进来;两条穿村而过的河沟也可以因地制宜加以利用。”三圣镇润璞农业公司负责人陈良意欲打造桃花园的梦想,引起了袁宏极大的兴趣,当即答应牵线搭桥。
说做就做!没多久,袁宏就召集区政协农业界别小组的专家委员们到德圣村实地考察,并给出了建议:“如今,靠农业种植来振兴乡村的项目越来越多,要立足北碚本身,与其他区县错位发展,最终成为特色引领示范品种。”在专家们的指导下,陈良的团队经过深入调研,确定了20多个桃树品种,根据土壤气候光照条件,通过精中选优的方式,终于培育出自家的专属蜜桃品种。
桃园梦越来越近,委员们的建议却没有止步。
“认养”新模式
“还要克服传统家庭田园经济的种植模式,通过一体化、标准化的管理,共同打造才能形成竞争力。”第二次来到德圣村时,袁宏建议道。
“如果仅仅是销售桃子,必然没有特别明显的竞争优势。桃园还代表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许可以尝试把桃园生活变成一种产品。”谭强委员的话让大家陷入深深的思考。
点子在智慧碰撞下闪现。委员们出谋划策,区政协积极协调,在市区各部门共同参与下,一种全新的联合互动运营模式产生了——认养,即把桃园生活变成产品,在栽种桃树的过程中提前把用户引入到运营中来。通过与共青团市委、重庆对外经贸集团公司、重庆广电集团等各组织、团体对接,联合种植“团市委林”“亲子机构林”等一批共建林;同时发展散户,前期给予优惠,让村民以及其他个人用户参与桃园的栽培、养护工作,共同分享成果。
“通过这种全新的认养模式,目前该项目已经发展了近2000用户了。”陈良感慨道,“这可都离不开我们政协委员的努力啊。”
“碚乡”倍香甜
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再次来到德圣村的委员们看到,村里已经种植了3万多株桃树,“一轴一廊四区”的观光体验功能也基本成型。
陈良指着不远处的桃园为大家一一介绍:“沿河两岸打造的是以爱情文化为主题的景观轴;一廊着重开展种植、垂钓等亲子体验;而四区分别是接待服务区、科技文化区、结义文化区和康养文化区,每个区域各有特色,让大家能够抛开都市喧嚣,得到一种回归自然、回归美好生活的体验。”
“我们马上要成立桃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把现在的360亩桃园逐渐扩大到1000亩,带动村民一起种植,实现共同富裕。”德圣村主任补充道。
第一批蜜桃已经成熟,陈良喜滋滋地告诉委员们另一个好消息:“我们还拿到了国家商标局的注册许可,这是我们德圣村自己的品牌,就叫‘碚乡’,寓意‘北碚乡村’,从谐音上讲,也是指我们种出来的桃子‘加倍香甜’。”
德圣村的生活,想必以后也会像这蜜桃一样,加倍香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