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9年07月12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要闻
版面翻页
要闻
01

新高考:12种选择咋把握

见习记者 程 颖

普通高考改革是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重中之重,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7月4日,在市政协举行的五届八次常委会议第一次会议上,市教育委员会通报了重庆市普通高考综合改革推进情况。

去年4月23日,我市公布了《重庆市深化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指出,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普通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2021年6月高考),高考总成绩的组成科目由“语数外+文综/理综”变成“3+1+2”。“3”为语数外,“1”为物理或历史,“2”为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中自选2门科目,总分为750分。从2021年起,普通高校统一高考招生按物理、历史两个类别分别计划、分开划线、分别投档,考生志愿由“专业(类)+院校”组成。

目前,我市形成了高考综合改革“1+9”的文件体系,其中,“1”为总方案即《实施方案》,“9”为配套文件。此外,我市还强化基础保障,并组织开展了高考综合改革全员培训、宣传答疑等工作,确保高考综合改革的平稳落地。

“高考改革是一个全国性的大动作,它能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市政协常委、重庆理工大学校长石晓辉认为,高考改革将使各中学校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也为高校选拔学生增加了自主权。“学生有选择的余地,高校也可以根据不同专业对学生考的科目提出不同的要求,这样也能促进学生在大学阶段的学习更加灵活。”

和石晓辉一样,市政协委员、重庆昭信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吴睫也深有同感。吴睫从事教育行业二十余年,对此次高考改革十分关注,他认为从简单的文理分科到现在“3+1+2”的12种选择,能够让学生提前思考职业规划,促进学生更好发展。

“高考改革的每一项进程必须非常稳妥,学校、家长和学生要深刻理解高考改革,及时调整自己的努力方向。”石晓辉建议学校、家长和学生早做准备。市政协常委、重庆邮电大学体育学院院长张庆建建议,相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多到社区、区县、农村偏远地区去宣传,让全市人民对高考改革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吴睫也有同样的思考,他建议宣传高考改革要透彻,高考改革在落实过程中要强化基础保障,合理配置师资,学校要主动适应新高考带来的变化。同时,他希望相关部门加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设。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