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湖壮歌
——记重庆籍红军战将汤慕禹烈士
汤慕禹是重庆巴南区参加中国红军最早的一位年轻将官,他九死一生,战绩辉煌。
胸怀济世救国志
1925年,中国军阀混战,内乱猖獗,外国列强侵略,世态凄凉,民不聊生,时年22岁的汤慕禹对国家的前途忧心忡忡,怀着“以祖国立将沦亡,吾曹青年负有国民分子之责”的思想,满怀济世救国之志,饱含热泪,跪别父母、长辈,瞒着新婚不到1年已怀孕的妻子汤符氏,同本乡青年耿天锡和耿伯超一起投考黄埔军校,录取后被编入黄埔军校第4期步科第一团,投笔从戎,成了一名英姿飒爽的革命军人。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军事与政治,成绩优良,学校按期将他由预备生转入正式生。汤慕禹在黄埔军校学习期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汤慕禹在军校成绩优秀,军校准他提前毕业,被编入担任北伐军先遣队的、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誉为“铁军”的第四军叶挺独立团,任见习排长。第四军叶挺独立团在兄弟部队的配合下,先后攻克长沙岳州,继而又在农民的大力支持下,攻克军事要塞湖北咸宁汀泗桥、贺胜桥。在两次战役中,汤慕禹和战友们一起,英勇奋战,冲锋在前,击溃了军阀吴佩孚的主力军数万人。9月6日占领汉阳,7日占领汉口,9日开始攻武昌城,于10月10日攻下武昌。随后,汤慕禹随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二十四师(叶挺部队)一道,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一”南昌起义。
随红二军征南北
1927年底,汤慕禹由中共中央派赴苏联莫斯科高级步兵学校学习。他在学习期间,对家乡无限眷恋,他写给母亲信中说:“我不知木洞方面变迁到什么样呐?”1930年8月,汤慕禹奉中共中央命令从苏联回国。任命为红二军军长,并担任红二军团前委委员。后根据贺龙的提议,汤慕禹任军团总指挥部参谋长。
1930年10月5日,汤慕禹同贺龙率红二军团在中央独立一师一部和沔阳赤卫队3000余人的配合下,兵分两路向仙桃、岳口进发,以期实现开辟湘北地区的发展计划。10月6日,红二军收复沔阳域后,又在张家沟击溃敌军前卫并占领彭家场,缴了两个连的枪,并将残敌追至新里仁口。10月7日,汤慕禹率军团进攻仙桃,歼灭守军一个部,缴枪200余支,敌军退过汉水河对岸。10月8日,红军分两路撤出了仙桃,六军退至彭家场,击溃援敌,缴枪200余支,子弹数万发,俘敌200多人。9日,全军撤到峰口。
红二军在峰口休整一周后,于15日出发,由石首渡经鲢鱼须、梅田湖径取南县,在兄弟部队的配合下,相继歼敌6000多人,先后解放了南县、华容、藕池、石首、公安、石门、津市、临澧等城镇及广大乡村,壮大了红军,扩大了江南苏区,取得了很大的胜利。南征作战至此结束。
湘鄂边区战尤酣
1930年12月12日,湘鄂西特委给前委送来急信,告知自红二军南征后,敌军就向洪湖苏区周围集中,最近可能发动大规模的进攻,而苏区只有数百人,要求红二军迅速回师洪湖。12月14日,前委召开会议,决定红六军军长职务由汤慕禹继任。
汤慕禹命令红六军奋力反击,但因防线过宽,兵力分散,未能击退敌人。两个团被敌人隔断,与主力失去联系。18日,一部分敌军突入街河市以北地区,一部分接近杨林市西南8公里的蜈蚣岭,直接威胁红二军指挥机关,形成了对红军分割包围的严重态势。汤慕禹立即命令红十六师迅速抢占蜈蚣岭,并和贺龙亲赴蜈蚣岭前沿阵地指挥战斗。由于红军攻打津、澧之后,弹药没有补充,加上大雾弥漫,看不清战场势态,反击非常被动,尤其是驻扎在军团指挥部附近的新收编的苟司令的土匪武装临阵反水,突然向我指挥部发起进攻,构成里应外合之势。幸亏卢冬生带领警卫营坚守军团指挥部,打退了敌人的进攻。此时,红二军团指挥部只得向刘家场转移,下令各部迅速撤退。此次战斗,红六军损失四分之一,军部警卫部几乎全部被打光,足见战斗之惨烈。
红二军在打击消灭敌人的过程中相继解放了大片地区,并配合地方党组织,在鹤峰、五峰、长阳、桑植、石门等县建立了各级苏维埃政权,组织了农会、妇女会等群众团体,扩大了地方武装。
英勇牺牲伟绩罕
1932年4月底,汤慕禹到达潜江,担任由原红二军改编的红三军八师师长。此时,红八师在瓦庙集战役中人员、装备损失巨大,已经元气大伤。
6月13日,国民党川军分四路进犯洪湖根据地,贺龙命令红七师经张家港渡河,攻击潜江方向之敌,红九师于黑流渡河,直接进入苏区中心。汤慕禹率红八师为全军后卫,稳步梯次南撤,以牵制襄北之敌。
红八师在汤慕禹师长指挥下,击溃了第四路敌军和二十一军独立二十团团长佟毅指挥的2个团的进攻。该路敌军由监利北上,进攻沱子口,威胁到新沟嘴。因而确保了新沟嘴战斗的最终胜利。
1932年10月上旬,红三军突围向湘鄂边转移时,汤慕禹率红九师二十五团在湖南北荆门半边街突围作战中,不幸中弹,英勇牺牲,时年29岁。
一颗将星从此陨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