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问效泥溪行
——市政协机关党组专题调研小记
见习记者 阳 娟
7月16日,市政协机关党组班子成员及有关专委会分党组领导走进市政协办公厅牵头帮扶的深度贫困乡镇——云阳县泥溪镇,问效“脱真贫、真脱贫”。
靶向施策,根治因学因病致贫“顽疾”
“家里几口人、吃穿怎么样”“看病方不方便、医疗补助多少”……7月16日一大早,泥溪镇贫困村民黄建平的家中,响起了调研组关切的声音。
当天上午,调研组共走访了5个村、15户贫困户。所到之处,大家亲切询问,认真倾听,掌握最真实的情况。
以前,像黄建平一样的贫困户在云阳县有很多,贫困人口规模居全市第二。
“很多家庭主要是因学因病致贫。”市政协办公厅扶贫集团驻云阳县泥溪社区扶贫第一书记杨剑介绍,为了解决因学因病致贫难题,云阳县着力在教育和医疗方面强化资助。
在教育方面,该县组建了贫困学生帮扶中心,全面落实教育资助政策,全县3.7万名贫困学生资助无一人减标、掉项、遗漏。此外,对享受国家普惠资助政策后,仍不能完成学业的3615名特困生进行再资助。
“贫困生上大学以前学费全免,生活资助金额每生每期500至1500元不等。上大学后,新生入学就有最高8000元的学费资助,还有另外的生活补助。”云阳县政协驻村扶贫第一书记胡长波说。
在医疗方面,该县不仅构建起“七重医疗保障”体系,还对贫困患者报销相关费用后,再给予90%救助。此外,对5889名家庭特别困难、丧失劳动能力或生活自理能力、不方便住院或不需长期住院的17种重大慢性病患者,落实帮扶医生,实施“居家康复救助”。
产业扶贫,扩大销路还需品牌化
来到云阳县泥溪镇桐林社区香菇产业基地,看着整齐排列的上万个菌袋,调研组一行很是欣喜。
泥溪镇党委副书记余国忠介绍,该香菇产业园采取“公司+村集体公司+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共有38户贫困户购买了13325个菌袋,并由基地代管,“今年计划发展香菇30万袋。购买菌袋的村民按7:3分红,还可以在基地务工,又多一份收入。”
来到黑木耳和柑橘产业基地,调研组一行看着一大片青杠黑木耳,关切地询问道:“黑木耳销售得如何?”
“我们有线上线下两个销售渠道,顾客可以在京东等电商平台进行购买,也可以在实体商店里购买。”黑木耳基地工作人员说。不过,该工作人员也道出了当前销售面临的无奈:“由于品牌化不足、知名度不高,无法实现大范围大规模的出售。”
杨剑对此深有感触地说:“泥溪很多农产品质量都很好,但需要创建更好的购销渠道,加大品牌化建设,才能把这些产品更好地推向市场。”
有了政策惠及和产业帮扶,贫困户是否就能稳定脱贫?
“还得靠自身更勤劳!”因病致贫的谭明清通过精准扶贫,获得了医疗救助、享受低保兜底,现在正积极参加辣椒种植技术培训。面对乐观积极的谭明清,调研组成员们连连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