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江四岸”如何回归自然
打造长江现实版“富春山居图”
通讯员 张长荣 范明义
山水相连,江波浩渺,水沙云起,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这是600年前的名画“富春山居图”展现的人间美景。7月18日,在江北区政协组织开展“两江四岸”城市品质提升协商会上,区长代小红郑重表态,“我们要打造长江现实版的‘富春山居图’。”
当天,江北区政协就组织了10余名政协委员和多名专家,围绕“两江四岸”城市品质提升,当面向区长代小红、副区长曾伟和相关委办局负责人现场献计献策。
江北区地处主城核心区,嘉陵江、长江绕城、穿境而过,全区江岸线总长104公里。如何利用好江岸资源,将“两江四岸”打造成为“山水之城·美丽之地”城市品牌的典范,更好地实现市民的愿望?
“打造江岸线,一定要做减法,减掉后做成一幅大自然艺术作品”“看花观鸟,彩化边坡,活力码头”……同济大学建筑设计院和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院的专家在介绍江北嘴、相国寺、玉带河三个节点的景观提升方案时,向大家描绘了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卷,憧憬了一个国际迎客厅的美好前景,规划了一个亲山近水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宜居环境,引起与会者高度关注,政协委员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
“‘两江四岸’的建设应创立一个回归自然的感性空间,要着力打造一幅优美的山水自然风光画卷。”“产、城、景应和生产、生活、生态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江岸线建设要处理好加与减、公与私、江与岸的关系,要有多做减法、多注重公共利益的勇气和智慧。”“要根据步行特点和规律多建合适的亭台景观、休憩设施和车辆换乘设施。”“规划与实际要统一,规划能落地、符合发展需要才是关键。” “植物要多选择本土化的树种和苗木。”“建议采取EPC+Q模式建月季等特色花卉景观大道和花卉专类园。”“要与人的需求、与提升人的身体素质结合起来,多建几个滨江公园,增设便民服务设施和服务点,完善近水步道、跑步道、自行车道和垂直步道,方便市民健身、亲水、观水。”“充分利用北滨路美丽的夜色,组织开展类似新加坡的‘日落马拉松’。”
……
大家争抢发言机会,代小红认真记录。听到一些新观点,她还主动与发言者互动,力图挖掘到更有用的高招。
“大家的建议非常好!我们将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发展理念,让江岸线建设回归公共属性,建设属于市民、便于市民免费休憩游玩的‘两江四岸’,打造长江现实版的‘富春山居图’。”代小红郑重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