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养石柱:让生态气候更品牌
中国·重庆(石柱)第三届康养大会聚焦“气候与康养”
渝利铁路石柱县沙子站增设客运设施
西沱古镇开街迎来如织游客
冷水特色康养小镇启动开工
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火热实践中,大康养产业方兴未艾,大康养时代已经来临,千年石柱,山水融情。提到康养,许多人首先会想到“运动”“医疗”等。在经历了“中医药与康养”“运动与康养”后,第三届康养大会将目光聚焦在了“气候与康养”上。7月23日至25日,由民革中央、重庆市政协主办,以“气候与康养”为主题的中国·重庆(石柱)第三届康养大会在石柱县黄水镇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郑建邦出席大会开幕式并宣布开幕。市政协主席王炯在开幕式上致辞,希望大家深入交流、集思广益,为重庆(石柱)康养产业发展建真言、献良策、谋实招,更好地推动气候变资源、资源变资产,促进气候与康养、生态与产业双向融合、双向促进,真正实现“转型康养、绿色崛起”,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新晋气候旅游目的地
气候是自然生态环境重要的组成部分,与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关系密切。随着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气候环境和健康生活越来越关注。石柱生态环境极佳,对发展康养产业来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不仅拥有溪流、湖泊、奇峰、溶洞、峡谷、天坑等多种自然景观,且常年季节分明,气温适中,夏季平均气温仅25.2度,适宜度假休闲、运动健康、养身养心。如此良好的气候资源,不仅为康养提供了天然助力,也让万千网友和中国气象界的专家学者们为之侧目。在当天的开幕式上,“中国天然氧吧”“中国(重庆)气候旅游目的地”的桂冠正式花落石柱。
作为主打“康养牌”的石柱县,如今康养产业发展如何?在第三届康养大会上发布的《2019“康养石柱”白皮书》中可以找到答案。
白皮书中提到,石柱县以“生态康养”为统领,构建了观养、疗养、食养、文养、动养、住养和康养制造“6+1”产业体系,把康养产业培育成为石柱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打造重庆康养产业发展先行试验区和全国著名康养胜地。目前,石柱已打造了G50冷水服务区生态旅游自驾旅游营地、Let′s go游乐世界、重庆市康复医院等康养项目,一大批特色康养产品正在加紧培育形成。
今年上半年,石柱实现大康养经济增加值42.2亿元、占GDP比重49%,为建设全国生态康养胜地迈出了坚实步伐。计划到2020年,石柱康养产业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将达到50%。
石柱康养经济发展欣欣向荣,也引得一大批投资者青睐。第三届康养大会开幕式上,22个康养项目举行了签约仪式。其中,石柱县政府与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重庆医科大学签订《康养旅游示范基地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共同把石柱黄水打造成以重庆市康复医院为核心的重庆高山气候及森林康养旅游产业示范基地。此外,石柱县政府还签约了21个康养项目,计划总投资550.5亿元,涉及康养旅游、现代农业、康养制造、绿色新能源等多个领域,大康养产业正在持续壮大。
无缝换乘打造“快速通道”
黄水平均海拔约1500米,是重庆著名的避暑胜地。每到夏天,吸引数百万计的游客涌入。然而,由于黄水镇离重庆主城约270公里,开车近4个小时,而坐动车的话,又只能先到石柱县城,再转坐汽车前往60公里以外的景区。为提升游客体验质量,7月23日,石柱县借康养大会开幕的机会,宣布渝利铁路石柱县沙子客运站项目开工,这标志着今后游客到重庆石柱旅游避暑,即可实现铁路与有轨电车、公共汽车、社会车辆等交通方式“零换乘”,直接进入黄水景区及沿途景点,将极大缩短在途时间、减少中途换乘次数。
该项目总投资7.5亿元,设计年发送旅客150万人次,最高聚集人数1500人。规划除进站大厅和候车厅外,站前广场将配套停车场、旅游集散中心、商业区等。有轨电车从沙子客运站引出后,经冷水镇到黄水旅游接待中心,线路总长约27.39km,途经10个站,将石柱水上乐园、太阳湖等景点串珠成链,打通康养、避暑的“快速通道”。
石柱县县长左军表示,即将开工的渝利铁路沙子客运站是石柱县近年来推动实施的交旅融合重点项目。该项目将通过导轨电车连接冷水镇至黄水镇,可进一步改善区域旅游景区交通格局、增添旅游产品、增加商气人气,提升康养产业发展水平,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多样化产业加入“西沱元素”
青青石板路,悠悠古镇情,“万里长江第一街”西沱古镇在开幕式当天正式向游客掀起千年面纱。
西沱古镇始于秦汉,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众多场镇的街道布局都是顺江而建的“扁担街”,沿着江河岸边往上下游发展,唯独西沱的老街是垂直于长江,顺着山势向上,形成了独特的“云梯街”。石柱南滨街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西沱古镇最大的特点就是保持了原汁原味的古镇风貌。土生土长的石柱人从小就听着西沱古镇的名号长大。
在当天的开街仪式上,多个富有石柱特色的精彩歌舞表演,吸引了近万名游客。其中,西沱花木兰军鼓队带来的军乐表演、威风锣鼓表演、土家民歌、传统舞蹈“玩牛”等,获得了游客们的阵阵掌声。游客们随盐运习俗、滑杆和花轿表演队进入云梯街,感受西沱历史,观赏非遗文化。
这边的西沱古镇人头攒动,70公里外的万寿山景区也是热闹非凡。男女石柱、悬崖栈道、女将出征、飞拉达等热门景点,引得不少游客纷纷拿起手机发抖音、朋友圈,一晒度假休闲时光。据景区负责人介绍,万寿山景区作为荣获两届重庆文旅新地标获奖单位,海拔1300—1500米,常年温度15-25℃,是极佳的避暑地,也是集自然奇观、文化体验、休闲娱乐、康养度假于一体的大型文化旅游目的地。
同日,石柱冷水特色康养小镇暨全县重点项目开工动员大会举行,拟投资200亿元打造莼境温泉小镇、运动拓展基地、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康养度假基地、生态有机种养植基地等,致力于打造成西南地区高山旅游度假区域集散中心,成为全国康养旅游度假新名片。未来,游客到石柱冷水可一站式体验温泉、极限运动、研学旅行、康养游乐。
专家支招康养新发展
“国际上一般舒适度指数在4至6级的总天数达到165天即为一类适宜区,而石柱达到了225天。”……7月24日,中国·重庆(石柱)第三届康养大会主旨演讲在石柱“天上黄水”大剧院开讲,来自中国气象学界、康养医疗界的多位专家学者齐聚于此,为石柱康养产业发展把脉支招。
“石柱全年适于度假旅游。其中7—8月为度假旅游的‘特别适宜期’,5—6月为度假旅游的‘很适宜期’,1—4月、10—12月为‘适宜期’。”中国气象局专家宋丽莉在主旨演讲中,根据度假旅游气候指数、人体舒适度气象指数、温湿指数、寒湿指数,综合评价了石柱的康养旅游发展情况。宋丽莉认为,石柱应该进一步加强生态气候资源监测、研究,推动石柱生态气候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养生效益。
“追求舒适是生物界的共同愿望,而石柱具备舒适的天然环境。这里无极端冷热天气,年温差较小,非常适宜人类居住。”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环境气象与健康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式功,从疾病与气象环境的相关性进行了阐述,研究天气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他建议,拥有众多康养资源的石柱,乃至重庆市,可以将气象医学这一工作推动起来,助力康养产业全面发展。
康养、康复、康乐,通过将地形疗法、森林疗法、温泉疗法结合起来,从而发展全域康养旅游。“当前,诸多疾病的发生与气象气候条件密切相关,以有利于健康的自然气候条件为依托,以气候疗法为主要手段,辅以森林浴、阳光浴、温泉浴等自然疗法,并配套相关产品和服务,才能真正使人的身、心得到有效改善。”重庆温泉与气候养生旅游研究院院长王捷说道。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营养医学专委会副秘书长桂勇对石柱莼菜“情有独钟”,他认为,莼菜含有丰富的胶质蛋白、碳水化合物、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可以改善亚健康。石柱要利用好莼菜资源优势,发挥其功能性,做好食养,打造莼菜IP,进一步丰满康养石柱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