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9年08月06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要闻
版面翻页
要闻
01

用高雅艺术讲好“重庆故事”

□ 本报记者 凌云

7月30日下午,当市政协委员刘光宇、王弋、程联群在市政协“市级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发展问题协商座谈会”发言席上落座时,他们的心情难以平静。这场面对面的对口协商,从缘起到调研,身为文艺院团负责人的他们再清楚不过。

记忆回溯至2018年11月。

按照市政协工作安排,市政协副主席周克勤率队走访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部分委员。走进市话剧院、市京剧团、市川剧院、市歌剧院等委员所在单位,委员们反映改制国有文艺院团在基本运行、人员待遇、演出推广、人才稳定等方面遭遇的困境引起周克勤高度重视:“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将积极予以关注,并开展相关调研,争取纳入市政协明年协商计划!”

2019年初,好消息传到委员们耳中,市政协将“市级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发展问题”列入今年重点协商课题,并很快启动相关调研。周克勤率调研组分批次走访各院团,并召开专题座谈会,全面深入梳理国有文艺院团在改革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帮助我市国有文艺院团解难题、渡难关、谋发展,为我市文化工作再上新台阶发出政协好声音!”协商会上,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主任王济光代表调研组作综述时的一席话暖透了在座委员的心。

如何提升国有文艺院团作为文化主阵地“培根铸魂”的优势潜能,在讲好“中国故事·重庆篇章”中发挥积极作用?调研组抽丝剥茧,针对主要问题提出对策建议:目标定位上,根据我市市级国有文艺院团的功能和责任,实行分类定位、分类施策、分类考核;经费保障上,由政府财政按相应的比例承担各院团基础运营经费,帮助解决社保资金缺口问题;队伍建设上,由政府牵头,多部门合力对专业人才培养、引进及激励机制进行修改和完善……

一条条建议都说到委员们心坎上,他们也纷纷打开话匣子,直抒胸臆——

“体制建设是艺术建设的强大保障!”市歌剧院院长刘光宇剑指我市国有文艺院团体制不顺、保障不力现状,大声疾呼。他认为,应科学地区分院团的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并给予相应体制保障,让事业、企业体制的不同优势与其院团艺术发展相互助益。

作为重庆高雅艺术的中坚力量,市歌剧院遭遇的窘况并不仅源于体制。“既无符合条件的排练场地,更无保障新作无障碍呈现给观众的厅堂。”刘光宇尚未及言明的尴尬从罗智敏委员口中道出。参与调研的他忍不住为歌剧院“仗义直言”:“建议市政府有关部门以迁建方式尽快解决歌剧院团场困境问题!”呼声因歌剧院而起,却也代表着委员们对我市部分院团亟需固定演出设施问题的关切。

“保基本、保运行、保稳定成了我市文艺院团普遍的最大心结!”王弋委员所在的市话剧院,从去年以来就一直在为每个月的工资能否按时发放而焦虑。她围绕我市文艺院团的收入来源、支出方向现场算了一笔账,并建议市级财政应对文艺院团的基本运行费、人头费、创作演出费、对外交流、参加比赛和展节等进行全额保障。

关于如何为文化艺术人才创造良好的从业环境,市京剧团党总支书记程联群也有太多心声要倾吐:畅通院团所需行当、岗位人才的引进与招收渠道;出台专项政策为专家人才量身打造剧目、创造推广平台;扩大中青年领军人才储备量,加大培养力度……她逐一直陈问题和建议。

精细化设计推进文艺院团深化改革、提高剧目创编和演出品质……协商现场,一个个建言发自肺腑,一颗颗深耕文艺的赤子心,深深触动着参与协商的市级相关部门负责人。他们向委员们作出积极回应:“目前机构改革已经完成,我们配合做好文艺院团引进人才相关工作”“加大财政保障力度,支持院团自身建设”“聚焦精准施策,努力推动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统一”……

“希望继续发挥委员作用,为促进重庆文化文艺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协商会结束时,周克勤和委员们一一握手,一起欣慰地笑了。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