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黄的致富“高人”
“你们听说没得?老黄上电视了,成了我们村脱贫致富的‘大红人’!”
“是的嘛,据说是有‘高人’指点,他家这两年变化好大哦,电视台都来采访了的!”
一条民间“八卦”在渝北千盏村的旮旮旯旯不胫而走,沸腾了整个盛夏。
村民们口中的“高人”不是仙风道骨的世外侠客,而是踏踏实实默默奉献的政协人——宽哥。
宽哥,本名张永宽,渝北区政协机关工作人员。自2018年加入渝北区乡村振兴暨脱贫攻坚工作督导组后,便把心思一个劲用在了大盛镇的贫困村民身上。
“我们一定尽全力帮你”
2018年盛夏,老黄家院子里的花椒树上,一撮撮红艳的小果,结满枝头。
“老黄,有人来看你了!”千盏村村委会张主任往屋内探了探头,又望向不远处的田野大喊。
“来咯!”双脚沾满泥土的老黄从田地间闻声赶来。
脸上的皱纹像乡间小路纵横交错,玉米粒儿大的汗珠顺着青筋暴露的脖颈滑落,脊背被岁月稍稍压弯了腰……第一次见面,老黄就给宽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老黄名叫黄华林,现年68岁,是千盏村土生土长的庄稼汉。两个女儿出嫁后,家里就只剩下他和老伴。十多年前,因老伴患上腿疾,大量的医药费用支出使老两口成为了建卡贫困户。尽管在政府的帮扶下减轻了医疗负担,但如何帮其发展产业,使帮扶工作由输血变为造血,仍是一件让人头痛的事。
家庭劳动力的缺乏是老黄老两口致贫的重要原因,这让宽哥陷入了沉思。
“黄大哥,家里经济收入来源不必担心,我们会帮你想办法解决。”宽哥握住老黄的手,“以后有什么困难尽管给我们说,我们一定竭尽全力帮助你。”
“党和国家的政策就是好啊,辛苦你们了,大老远的来关心我。”一股暖流涌上老黄心头。
半个月后,宽哥和扶贫干部们根据老黄家的实际情况,为其量身定制了产业脱贫和就业脱贫方案:购买一头水牛、80株圣桔苗,定期进行技术指导,实施“保姆式”帮扶。
老黄有了致富产业
来年夏天,一片绿色的海洋在老黄家的果园里随风摇曳。
除了老黄,还有一个熟悉的身影常出现在这片果园里。
千盏村海拔较高,土地肥沃,非常适合种柑橘。自从老黄种下圣桔苗、血橙苗后,宽哥便邀请专家为老黄讲授生态杀虫、除草技术,还不定期查看圣桔长势。
一天,宽哥看到年迈的老黄挑着沉甸甸的水桶给果树挑水,便萌生了修建蓄水池的想法。说干就干!在宽哥的积极协调下,千盏村很快修建了一口270立方米的蓄水池,并且购买了一台抽水机,让老黄和周边群众从此告别了挑水浇树的日子。
“这些果树长得好,明年铁定大丰收!”宽哥竖起大拇指对老黄说。
“多靠你的帮忙,我才有机会种上这些好品种。”老黄的笑容比熟透的柑橘还甜。
如今,老黄的产业越来越多。两头肥猪、两箱蜜蜂、一头母牛、一窝兔子、一群鸡鸭……老黄专门腾出隔壁的空房,精心饲养自己的致富产业。“今年母牛下了一头小牛仔,小牛卖了近四千块。”老黄乐呵呵说。
这个夏天,宽哥还给老黄带来了好消息。根据渝北“一村一品”的规划,千盏村将重点发展小龙虾养殖业,建设期间需要大量人工,建成后还可为村民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并输出相关养殖技术。在宽哥的引荐下,具有打石技术的老黄被施工方以200元一天的工钱聘请。更让他开心的是,不久的将来,这个离家不到5分钟的养殖基地,极有可能成为自己的又一个增收来源。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千盏村,大盛镇的其他贫困村也牵动着宽哥的心——
他用一年的时间,遍访了镇上199户425位贫困户;
他忙于协调区供销社,通过电商使农产品变商品,让贫困户享受技术进步红利;
他忙于说服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壮大产业发展的力量;
他忙于发挥党建引领,和区政协机关的党员同志们一道,邀请专家为村民们讲解柑橘种植技术;
……
“我只要在村一日,就要扶贫一天。”宽哥信誓旦旦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