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9年09月10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春秋
版面翻页
春秋
03

莫让中秋文化被“文创月饼”撞了腰

□ 作者 袁文良

中秋节即临,月饼的营销大战已经拉开大幕。从市场的营销宣传来看,商家已经不再满足于月饼本身的“味好”“料足”,而是在月饼的包装上铆足了劲儿,或加装上某些文物造型的金制小物件,或附属上专门定制的贵重纪念品,或打造豪华美丽的外包装,并贴上“文创”的标签,让人误以为月饼的内涵在不断加强,实属附庸风雅之举。

本来,只要一说起中秋,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赏明月、吃月饼。据史料记载,“月饼”古称胡饼、宫饼、小饼、月团、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而真正把“月饼”作为食品名称的,最早有据可查的是元代周密所著《武林旧事》一书。该书记载,“月饼”是“蒸作以食”的饼食,是“薄软云衣似,团栾月样描”。到了明清之时,月饼才越制越精,中秋吃月饼的风俗更加盛行。《燕京岁时记》中记载,每到中秋来临之际,“至供月月饼,到处皆有,大者尺余,上绘月宫蟾兔之形。有祭毕而食者,有留至除夕而食者”。而围绕着明月,一些美好的民间传说广为流传,更多的文人雅士围绕中秋和月饼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章,使美好的民间传说、悠久的中秋文化与月饼文化融为一体,给人以美好的遐想。

我们不妨试想,如果中秋之际少了“寂寞嫦娥奔月舒广袖”的传说;少了“吴刚捧出桂花酒”的意境;少了“玉兔香笺谁共识”的联想,我们的中秋佳节何来深厚的文化底蕴?又何来明澈丰满的民族风俗?中秋文化与月饼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具有特定的历史内涵。它们本源自于人们对和谐生活的向往;源自于人们对亲情友情的期盼;源自于对美好爱情的追求。作为中秋的节令食品月饼,无疑是这种向往与追求的载体,那圆圆的形状、漂亮的花纹,象征着亲人团聚、万家团圆和生活美好。所以,每当中秋之日,家人、朋友、恋人聚集一起,赏月品饼,叙情谈爱,该是怎样一场文化盛宴。

当然,作为一些文保单位,结合自身特点,开发一些优惠又质量上乘的月饼,配以小的文创纪念品供参观者选购,还是值得肯定和称道的,因为它可以让参观者在品尝的同时,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深厚悠久的底蕴。但是,有一些商家从商业利益考虑,竟不顾“文创”的真正内涵,硬生生地在月饼上附加金项链、金戒指、名表、名笔、茶叶、高档烟酒等元素,并自诩“文创月饼”,且价格攀升,这恐怕是对传统中秋文化和月饼文化的伤害,着实令人摇头叹息。所以,相关职能部门要主动担当,对所谓的“文创月饼”予以检查,尤其要对那些以“文创”炒作、靠“文创”唬人、借“文创”涨价的功利行为予以严惩,以防传统的中秋文化和月饼文化被“文创月饼”撞了腰,切实保障消费者的权益不受任何侵害。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