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岸:让公共文化走近普通群众
本报讯 “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不仅要全面达成创建指标,还应进一步提高指标的优秀率。不久后,南岸即将面临中期督查,恳请各位委员提出宝贵的意见建议,为创建工作‘挑刺’。” 近日,在南岸区政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题协商会上,区文旅委负责人如是说。
自2018年4月南岸区代表重庆市成功获得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资格以来,南岸区政协就一直关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专题协商会前,区政协多次组织委员和专家深入视察调研,掌握了创建示范区的基本情况。
“根据《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标准》,两年内,南岸要完成69项具体创建指标,特别是达到全国优秀、西部第一的目标。但创建工作全区统筹调度不到位,‘指挥部’作用发挥也不够,重点文化公共设施建设进度缓慢,甚至一些单位还不知道南岸正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调研中的发现,让区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主任郭同永感触颇深。
她的发言,引发了与会者的思考——
公共文化服务对象是全体人民群众。而一个文化服务中心的辐射范围只有10公里至20公里,如何照顾最广大群众的利益和需求?
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任务繁重,但区文化馆、区图书馆、区文管所人员编制不足,缺乏专业技术人才;文旅系统青黄不接,一些工作人员独立工作能力还不强。如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
在一个接着一个问题的碰撞下,智慧的火花不停闪现。
受邀与会的重庆图书馆副馆长王宁远提出,“建设公共文化数字化,通过数字化确保公共文化服务均等性,让公共文化服务走进乡镇,走进每一个人。”
“高雅艺术走出殿堂,走进普通群众,会让城市更加具有活力和魅力。” 区政协委员陈丹琳认为,可依托南岸剧院高雅艺术殿堂的优势资源,举办“市民高雅艺术殿堂文明行”活动,将高雅艺术普及到城镇乡村,争取让更多群众能看懂、能欣赏高雅艺术作品。
“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力度,强化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与创新社会治理跨界融合发展”“提升硬件设施建设进度和使用效能,夯实创建基础”“建立南岸公共文化云平台,打造创建新亮点”……与会委员和专家从顶层设计、统筹协调、人才保障、责任落实、特色亮点等方面积极建言。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区政协主席甘联君强调,南岸公共文化建设一定要坚持群众性、参与性、艺术性、市场性,突出文旅体融合发展,不断丰富公共文化产品,切实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的文化需求。 (方 莉)